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家访———寻求家校教育的结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点滴思考
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09期 总第4201期 2011年03月2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09期  下一期
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来源:射阳县鲍墩小学 作者:张登荣 发布日期:2011-04-07 10:48:22

     一、增强教师个人魅力,激发学习动机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数学教师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进步就快;反之,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对立,进步就慢。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增强个人魅力,在课堂上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道德素养的人;其次,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和仰慕心理,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和谐顺利进行。
     二、恰当评价,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我们如果能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更新理念,立足过程,发掘潜能,就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教具动手演示和操作,或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或运用多媒体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由此建立他们的信心;采用多种活动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以此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三、明确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急于了解的心理,更能激发其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认知的需要。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设计环节“请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老师马上判断出它能否被3整除”。学生都非常好奇,为何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知道报的数能否被3整除呢?学生们都不服输频频发难,提出了许多6位数甚至是7位数想难住老师,但老师仍百问不倒,从而让学生由好奇心发展为探索奥秘的强烈欲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四、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动机
     竞争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当众表扬,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地反馈与评价,使学生得到满足,刺激其学习动机。我在活动课上一般都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如:在分小组讨论问题时,看哪个小组先得出结论;课堂上回答问题,看哪个小组举手的同学多,且回答正确率高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又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夺红旗”“比比谁最聪明”等竞赛都引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把学生从对分数的竞争引向追求知识、提高能力的竞赛,从而达到增添兴趣、扩展思维的目的。
     尽管竞赛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激励作用,但竞赛要适量,且在竞赛方式的选择上,要尽量使不同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通过竞赛,达到全员参与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及时反馈,深化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情况如何,还需要教师给予恰当的评价,从而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作为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及时关注,从而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希望,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
     总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