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VS教学质量 允许操作的误差体现学习的本真 让学生主体为高三英语阅读课撑起一片亮丽天空
学科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0期 总第4212期 2011年04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0期  下一期
允许操作的误差体现学习的本真
来源:南京市江宁区横溪中心小学 作者:方思华 发布日期:2011-04-20 16:52:31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教师讲得少了,学生活动多了;小组合作探究多了,学生独立思考少了……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操作探究”也愈加受到老师们的青睐。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往往对数学知识结论的科学性较为关注,对于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科学与否则缺乏足够的重视。反思我们的课堂,剖析教学的细节,并不是所有的操作探究都是有效的,不少操作活动流于形式。
     前不久,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潘小明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在“量角”这一验证环节中,让学生记录角的度数。在学生汇报时,面对学生量角出现的误差,不抛弃,不放弃,而是积极地利用这一资源引导认知,从而使整节课自然流露、质朴无华。
     课始,潘老师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接着问:如果要验证我们刚才的那个猜想,你觉得还要做一个什么工作呀?在量角时,老师提醒学生及时记录每个角的度数。通过计算,学生汇报三个角的度数和时,有179°、180°、190°……教师问:现在你还能肯定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吗?生(面露难色沮丧地说):不能。教师又问:那你一定肯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生(肯定地说):不能。教师再问:怎么又不能了?生(惊讶地说):可能量得不准。
     在操作时,由于操作工具及学习材料之间的差异,总会出现误差,得不到180°。在这节课中,老师却能主动接纳误差、积极展示误差、深入反思误差,从而让课堂显得真实、自然、朴实。
     一、接纳误差,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
     教师由心而发地对学生在量角中误差的接纳,是学生愿意展示误差的基础。在量角时,老师提醒学生及时记录每个角的度数。避免了学生在量角后,不计算就凭刚才的猜想,直接说出三个角的和是180°,这样的教学不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既不真实,也不利于后面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在操作时,由于操作工具及学习材料之间的差异,出现了误差,计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可能比180°大,也可能比180°小。此时,大多数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量角的方法没有错,三个角相加的和也没有错,但为什么求出的结果不是180°呢?面对学生的各种计算结果,老师没有肯定正确的答案,也没有指出错误的结果。而是用一颗包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的错误结果。试想一下,当有学生第一次说出错误结果时,教师就批评,其他学生还敢回答问题吗?接纳学生的错误,才能充分体现出老师一种大气的教学风格。
     二、展示误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真实的计算后,学生汇报三个角的度数和时,有179°、180°、190°……老师追问:“现在你还能肯定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通过展示不同的计算结果,因为量角误差,学生处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却不能”的“愤”和“悱”状态。学生都知道用量角的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能不是十分准确的,因为量角时存在误差。有测量就会产生误差,误差不等于差错。任何误差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正是在老师追问中,学生理解了度量的本质,产生出想寻求更好的、科学的方法来证明这一猜想的强烈愿望。
     三、反思误差,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量角时出现误差,这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法回避的。这时,教师是通过亲手操作加以修正呢?还是告诉学生这是操作产生的误差呢?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是量角时产生的误差,不能说明操作实验的成功与否,这就是“坏的”教学法。那么,作为一次操作验证活动,我们又该赋予量角以怎样的内涵呢?
     量角作为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引入环节的操作验证活动,其价值内涵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量角顺应了学生的原有经验,因为学生在研究角的度数问题时,用量角器量角是最先想到的方法;第二,量角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第三,因为量角有误差,可以引导学生对原有的认知产生质疑,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导出更科学严谨的验证方法提供平台。
     总之,误差是课堂教学中的资源。我们要向潘老师一样,以“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的态度积极面对。教师完全不必因为量角出现了误差,而急于帮助学生去修正,仓促得出正确的结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