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用“心”为学困生撑起一片蓝天 关爱特殊学生
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0期 总第4212期 2011年04月12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0期  下一期
关爱特殊学生
来源: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作者:赵晓白 发布日期:2011-04-21 08:23:17

     现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重视知识。学校关注升学率,家长关心学生的成绩,在学习上给学生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而学生又不主动与老师、家长沟通,使自己的情绪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状态。长此以往,有些学生往往不堪重负,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现在各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一些学生,我们且把他们称为“特殊学生”。通过观察与了解,可以发现他们产生心理抑郁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心理存在极强自卑感。自卑感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是个人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而产生的消极情感。假如错误的观念一再重复,就有可能影响行为,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观念,由此恶性循环,从而导致精神抑郁。
     2.受到外界的刺激。如遇到环境突变,重大挫折,失去亲人或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超过了他们的心理承受范围;家长过高的要求,让他们觉得难以实现,都会产生心理的障碍。
     3.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由于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抱负与现实相差太远,一旦达不到期望值时,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衡,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4.性格内向,自我封闭。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乃至孤僻,过于悲观、胆小,把生活中的琐事看成是沉重的负担。错误的认知和不良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又因缺少交流导致情绪压抑,缺少欢乐。
     5.存在不良的心理暗示。如某些学生只要看到有几个同学在一起就会认为是在议论他、嘲笑他,这种潜意识层的心理暗示很容易导致生理障碍。
     这些特殊学生的精神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常伴有焦虑、空虚、疲惫、躯体不适感,还伴有自责、易怒、孤独及自暴自弃等情绪,重者甚至出现轻生念头和行为。这类学生不仅学业落后,甚至会影响其他同学,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作为老师应责无旁贷的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这类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面我谈谈如何帮助特殊学生走出心理抑郁的沼泽。
     第一,要关爱这些学生。只有全心全意地爱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赖。还要尊重学生,老师的表扬和尊重能较大满足他们的自尊心,又体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只有相互间有了信赖,才能更有效地帮助他们。
     第二,帮助他们明确人生目标。让他们明白奋斗的意义和方向,一旦有了目标,就会促使他们不断学习新知,培养爱好。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沮丧、抑郁。
     第三,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鼓励他们多跟他人交往,多参与文体活动,让他们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寻找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华,发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雄心、立壮志,敢于迎接一切可能的挑战。
     第四,创造宣泄情绪的机会,进行心理放松。创造倾诉机会,鼓励他们多与他人交流,把不愉快的事倾诉出来。作为老师要善于倾听,与他们共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音乐课、晨读课上让他们高声唱歌、大声朗读,解除紧张、激愤情绪;利用体育课、活动课,让学生多参与活动,忘记烦恼,释放情绪;当学生抑郁不乐时,不如让学生痛痛快快哭一场,彻底发泄悲观情绪;引导学生与心理老师沟通交流,或打心理热线等等。
     第五,积极与之交流,改善心态。当特殊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时,我们要宽慰他们,让他们多从积极的方面着想,正视现实,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如考试失利时,要以鼓励为主,引导他们善于对失败归因,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学习,超越自我。
     第六,建立友情环境。特殊学生不仅需要老师的关怀,也需要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在学校中,不要让学生孤立他们、嘲笑他们、歧视他们,应积极鼓励学生与他们和睦相处,在学习上、生活上帮助他们,用自己良好的心态影响他们,让特殊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对特殊学生的教育和帮助,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