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物理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摭谈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
数理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1期 总第4223期 2011年04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1期  下一期
物理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来源:扬中市新坝中学 作者:马志远 发布日期:2011-05-05 16:41:02

     好的习惯对于学习异常重要。同样的课堂,不同层次的学生听进去的内容不同;同一道题目,不同层次的学生捕捉到的信息量也是不同的。层次高的学生能快速地领悟题意,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而层次较低的学生,或曲解题意,或丢三落四。每每问及,都把这归结为“粗心”。其实,所谓“粗心”的学生除了对知识的理解稍有欠缺外,更主要的是不会从题意中寻找解题信息。我们常说的理解题意,实质上就是要解读好一些关键的词句,即“咬文嚼字”。
     我觉得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咬文嚼字”地辨析物理概念和规律
     有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概念混淆不清,是对物理学中一些概念、定理没有真正理解。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要求我们教师要严格地按教材来阐述物理定义、定理和定律。所有规律的遣词造句都是经过几代人反复推敲和不断论证确定下来的,内容的表述都已十分精确,往往是多一个字不行,少一个字不行,前后颠倒也不行。
     比如“楞次定律”中的一字一句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能不能解读好这些字句,决定着能否正确理解规律,正确解题。为了准确地描述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和原磁场变化的关系,关键的就是把“阻碍”这个词的意思嚼透。它表示使事物不能顺利发展,但又无法阻挡事物发展的方向,贴切地描述了原磁场和感应电流磁场的关系。同时,可以把它与其它一些近义词如阻止、妨碍等进行比较。
     二、规范课堂语言,简化学习难点
     物理教学语言要反映物理学科特点,准确描述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在对于“惯性”这个知识点的把握上,学生常常说成是“惯性力”,我们知道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不是力。这样的错误说法如不及时纠正,必然会使得学生对于以后知识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在纠正学生一些错误用语的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注重细节,规范自己的语言,绝对不能信口开河。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从模仿老师开始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语言精准,这就对我们的课堂用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对于知识要理解透彻,掌握牢固。
     科学准确的语言还要以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为实际依据,一些空洞而又深奥的词汇也需要我们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代替。
     三、审题仔细,圈出关键字眼
     对于概念的理解要到位,对于题目的把握要全面,在掌握了概念以后,如何能恰当准确地把握住题目的意思呢?我对学生提倡的是“读题慢,拿支笔,慢慢圈”。“圈”,就是把题目中一些关键的字眼,一些有用的信息圈出来,这些信息的提取,对于题目的把握以及正确解题,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学习习惯好的同学的试卷上总是圈圈画画,写得满满的。
     很多物理学不好的学生往往在初中或小学没学好语文课,物理学中一些概念、定理就难以理解;概念理解不了,对于题目的把握就难以到位,更不要说准确解题了。为了兼顾这些学生,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做一些文义释解和圈圈点点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教学语言也要与时俱进,具有时代气息。一些名词术语的表述,必须与新教材中的说法同步,像原来教材中的滑动摩擦系数、倔强系数、即时速度、磁力线等名词术语,都已成了“过去时”,现应改说为动摩擦因数、劲度系数、瞬时速度、磁感线等。
     实践证明,必要的咬文嚼字、抠字眼,既可使物理概念、规律叙述更加科学和准确,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