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在“动笔”中精彩 积极探索自主学习 用“激励”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1期 总第4223期 2011年04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1期  下一期
让阅读在“动笔”中精彩
来源:高邮市川青小学 作者:郭万芹 发布日期:2011-05-05 16:49:05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策略的课程,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基础的课程。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着力点要么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扩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提高,大都把听、说作为训练的重点,而读、写的训练却往往不到位。这样一来,语文教学中“读”与“写”成了两张皮。
     事实上,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经常将写的训练贯穿在教学中,这样,既可以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又能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那么,阅读课该写些什么呢?
     1.随意性“乱写”。记生字时,让学生把易错的字多写写;课文中有些不易讲解的词句,动笔画一画。此外,教师还可提一个问题,让学生用最简短的句子写出来,老师巡视检查,可以避免有的学生上课时“身在曹营心在汉”。
     2.概括。概括性的练习是语言表达训练的重要形式。学了一篇(段)课文,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字把它写出来,不仅是阅读能力的提升,而且能促进学生立意、构思作文等能力的提高。学生练习概括需要老师教授方法。例如概括段意,写人写事的,可以用“谁干了什么”;写物的,可以用“什么东西怎么样”概括;有些记叙文可以从“六要素”入手等等。
     3.补充。出于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教材中有些地方的叙述比较简略,有的甚至是空白,教师要抓住这些简略或空白处进行补充练习。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4.更改。通过将原文句段进行更改,使学生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独到之处。如《孔子游春》一文中,将“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让学生自由更改,然后进行比较。学生更改后有“水好像有德行,因为它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水好像有情义,因为它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水好像有志向,因为它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水好像善施教化,因为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等句式,但通过比较后,学生们都认为还是原文的表达方式最好。
     5.扩展。围绕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训练,是读写结合的有效形式。如《爱之链》中,可以让学生围绕乔依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让学生写一写,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
     6.质疑。阅读教学中,我们提倡课前预习要质疑,有些问题可以用问号表示,就直接标在书上,有些问题无法用问号标出的,要列在课堂练习本上。另外,结束一篇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可能仍然有不理解的地方,然而又无法用问号表达清楚的,就可以将问题列在本子上,通过老师讲、同学讨论、自己领悟、查资料等方式解决。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随时留意问题的习惯,并能想出办法解决。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注意的是,阅读课上的写,绝不能等同于练笔。一方面它形式自由,学生完成时,只要自己明白,能描述出来,用符号替代、用词串联、写关键字都可以;另一方面,它的内容不受限制,凡是能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都可以写。但教师在要求学生写时,要避免写的内容过多,老师让学生写的内容必须经过仔细推敲,要以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不能什么都写,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写。
     阅读课上的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需求,发展了学生的学习个性,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