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 构造语文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习作如何张扬学生个性
课改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1期 总第4223期 2011年04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1期  下一期
习作如何张扬学生个性
来源:涟水县大东中心小学 作者:徐晓艳 发布日期:2011-05-05 16:56:57

     习作教学必须充分创造条件和机遇,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那么,习作教学应如何千方百计地张扬学生个性呢?
     一、给“磁力”——诱导亢奋情感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显然,激发情感对于学生在习作中张扬个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准确地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努力地寻找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够引发学生亢奋情感的手段,发掘他们潜在的情感,将学生的习作情感唤醒至最佳水平。
     如用动情的导语或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带动、引领学生的情感,通过习作展览、习作集结、报刊发表等激励手段,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持久的亢奋习作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习作,达到“欲罢不能”的境界,从而主动地尽现自己的真情个性。
     二、给“钥匙”——指导读中学写
     课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学生习作的样本。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体察到这些个性,并有所感悟,才能从中获取张扬自己个性的“钥匙”,从“读”的此岸达到“写”的彼岸。
     1.学习个性语言。教师应遵循小学生记忆占优势和善于模仿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认真地细读课文、揣摩课文、读活课文,按要求或自己的兴趣与需要积极背诵具有特色的词、句、段、篇,甚至是全文,从中学习各种语言风格,在积累中使自己语言渐渐丰富起来。
     2.学习表达方法。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并把从阅读中学到的习作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或师其意,或袭其神,或沿其形,在读中学写。只要坚持不懈,学生就会学到“大家”的表达和语言运用技巧,进而能动地、创造性地运用到习作中去。
     三、给“自由”——倡导放胆习作
     习作要张扬学生个性,就必须倡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1.写作内容自由。现行教材中的习作,虽然大都是范围题,限制固然少了一些,但仍有限制过多、范围狭小之嫌。因而,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完成本册学习训练内容的同时,应允许并鼓励学生依照训练的重点“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既可写真善美,也可写假恶丑;既可写真实的生活,也可写合理的想象。
     2.表情达意自由。习作就是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决不能让学生说那些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更不应强加给学生所谓“立意深刻”的要求,要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在自己对生活的自我认识和体验中完成自己的个性化。
     3.表现形式自由。以往的习作教学,老师偏重于技巧、结构等方面的指导,程序化严重。各种鲜活的思想感情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在习作的表现形式上,应顺应学生的天性,有意识地摆脱习作程序化的严重束缚,力求习作构思的“与众不同”,自由选择最能抒发内心独特感受的表达形式,真正符合新课标中的“重内容,轻形式”,让学生有自由倾吐的要求,使他们的个性自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地去展示。
     四、给“灵性”——引导独立思考
     习作展示个性,是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在习作中的具体落实。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只有勇于独立思考,学生才能充满灵性,才能有真正的情感和个性的自我。
     1.想象是独立思考的翅膀。学生在童年时代最具有想象力,是幻想的年龄。所以,在习作指导中,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的潜力,促进独立思考,进而挖掘内部的灵性,使其更大地生成和发挥。
     2.创新是独立思考的归宿。习作是自我个性的直接外现,那么习作就应该有体现自己独到的东西。所以,习作教学不要把学生的眼光锁在狭小的人云亦云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和求异的思维训练。在平时习作中让学生一题多做,引导学生学会独自思考,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着力消解学生的从众心理,从而在习作中学会创新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激发起创新灵感写出有独到见解、有新意的展示个性的佳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