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一新生养成教育的几点想法 珍惜每一个孩子 多留一点空间促进学生发展
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1期 总第4223期 2011年04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1期  下一期
谈高一新生养成教育的几点想法
来源: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作者:赵晓白 发布日期:2011-05-05 17:06:13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进入高中后开始了寄宿生活,他们大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高中的学习不仅时间紧,而且难度高,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们无所适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一新生的学习和身心发展。养成教育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中学德育的中心环节。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以身作则,发挥教师个人魅力
     西方教育者曾说过:“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善、美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他应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良品质。”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视老师为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严以律己,言行一致。在各方面,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鲜活的典范。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会被你的言行深深打动,这样学生会更信任你、更尊敬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二、建立强有力班级管理队伍,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育的主体。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班干部的参与,更需要全体学生共同维护。学生自我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或特长,设立除班委会以外更多的职位,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在实践中表明,学生是非常在意这样一个“无薪”职位的。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规范了他们的行为习惯,使班级的管理更加有序。
     三、加强校纪校规学习,规范养成教育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密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也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班级情况制定一套评价制度,使养成教育得以进一步落实。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必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反复教育的过程。强化学生对规章制度的理解,以此作为个人日常行为的指南,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四、树立榜样,促进养成教育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用正面典型给学生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标准要求自己。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经常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这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争取家校配合,共同培养良好习惯
     现在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十分溺爱,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也坐视不理,甚至助长其坏习气。有些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亏,处处理不相让,导致学生不明是非,同学之间稍有矛盾,就大打出手;也有家长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在学校犯了错,就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指责,甚至打骂。这些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严重逆反心理,不愿意再接受教育。作为教师应经常与家长联系,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通过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知识,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发展的规律,听取家长的建议,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古语有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见,高中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应从高一开学抓起。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也会不断提高,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也必将是一个“班风正、学风浓”的优秀班集体。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