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一新生养成教育的几点想法 珍惜每一个孩子 多留一点空间促进学生发展
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1期 总第4223期 2011年04月2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1期  下一期
多留一点空间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作者:邵瑛 发布日期:2011-05-05 17:09:27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应该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给学生多留一点讨论的空间,引导主动参与
     《新课标》中明确地指出要“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开讨论,表达想法。在教学中,我经常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如三年级第六册教材中一题:李庄挖一条长840米的水渠,如果8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如果7天呢?6天或5天呢?先完成表格,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在学生填完表格后,我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纷纷发言:“我发现总长度是840米不变”“我发现天数越来越少,可是每天挖的米数却越来越多”“我还发现每天挖的米数是用总米数除以挖的天数得出来的”……给学生一定的讨论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自己找规律,这种知识来得有价值。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给学生多留一点操作的空间,引导主动探索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让学生直观地操作,手脑并用,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形成探索的习惯,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三年级新教材第五册中的例题:一条裤子是25元,一件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我让学生用小棒来进行操作,摆一摆裤子和衣服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想一想怎样解答。有的学生用1根小棒放在第一行表示裤子的价格是25元,再用3根小棒表示上衣的价格,是裤子的3倍。先求出衣服的价格是25×3=75(元),然后得出一套衣服的价格是75+25=100(元)。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找出题里的数量关系,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得出更好地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三、给学生多留一点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想象
     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学习数学的能力之一,适当的想象有利于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如三年级的观察物体的一题:用4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按照要求摆一摆(1)从上面看到的是□;(2)从上面看到的是□□;(3)从上面看到的是□□□。学生有多种多样的摆法,交流完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这题,你能想到我们生活中哪些类似的现象?学生纷纷说:“仓库里堆放货物时,都是往上堆的,可以节省空间。”“运输时,货物都放在方方正正的箱子里,既好运又可以保护货物不被碰坏。”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是有价值的。
     四、给学生多留一点展示的空间,提升情感交流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三年级的教材中,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面积是15平方米的花圃。我在巡视时发现只有少数同学设计的是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而大多数同学设计的都是图案精美、不拘一格的图形。我就让同学们在班里展示,相互欣赏、评价。学生不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更是学生学习的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并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