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凸显学法过程,构建有效课堂 让“冷”的复习课“热”起来 三情共鸣,奏出和谐之音
课程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2期 总第4225期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2期  下一期
三情共鸣,奏出和谐之音
来源:海门市刘浩中心小学 作者:蔡雅雪 发布日期:2011-05-26 15:58:58

     新课程强调学生个体的参与、探究和体验,注重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为了从根本上实现转变,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中,我在教学中把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深入展开阅读,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
     我们的语文教材留有许多的空白点。我们应该根据课文内容,努力挖掘空白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语文课堂的交往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便是师生依托文本,结合自身体验,不断寻求空白、填充空白、创造空白,并为学生留下空白。抓住了空白,也就找到了促进课堂交往持续进行的交往点。教师就要善于捕捉这些空白点,通过对这些空白点的挖掘,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自读自悟,想象思考,然后用说话、朗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的情感,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空白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领悟呢?下面我以《掌声》的教学实录为例,阐述一下在教学中所作的两点尝试:
     一、情境创设,调动情感储备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在教学《掌声》时,我就以“小儿麻痹症”为突破口,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初探英子的内心。
     师:谁知道“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回事? 
     生1:是一种会使人残疾的病吧?
     生2:小儿麻痹症严重的会使人瘫痪。
     此时,教师又适时地用课件出示情景图,并配上让人感到孤独寂寞的音乐,教师入情地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看图听读。这样通过课件的演示,深情地范读,营造一个独特的情境,学生在音乐中,入情入境地朗读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我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体验,顺势而导: 
     师:看到这个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他很难过。
     生2:我感到小英很孤独啊!
……
     这些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完成了与文中人物进行心灵对接的任务,真真正正品味到了课文所蕴含的内在情愫。
     二、角色置换,唤醒情感体验
     教学本课时我还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体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他们便在不知不觉中游离于文本之内,学生就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比如在教学“小英犹豫了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这一处时,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这个犹豫里大有文章啊!刚才同学们说了英子在犹豫她究竟要不要上去,现在老师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你们了,假如你是此时的英子,你是决定上去还是不上去?如果上去,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上去的理由;如果不上去,请你也从课文中找出不上去的理由。
     生1:我还是上去吧!
     师:为什么呀?
     生1:因为全班四十多双眼睛都看着我呢!我不上去多不好意思呀!
     生2:我也选择上去。因为老师不知道我的情况,我不上去,她肯定会批评我的。
     师:这个英子是因为怕老师批评才选择上去的。还有其它上去的理由吗?
……
     在这里,我运用了富有启发的提问,通过角色置换,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并从文中找出自己选择的理由,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与文章主人公同想同思,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空白点,激发学生更丰富的情感,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感悟。让学生在角色置换中获得新的体会,从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拓宽了教材的空间,有效填补了教材中的空白点,体现了“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阅读教学,同时还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品德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教材中的空白为文本、学生、教师提供了融会贯通的平台,语文课堂的交往活动也在不断寻求空白、填充空白、创造空白的过程中得以持续。教师应当舍得花力气去品味语言的情思,毫无保留地敞开爱生的情怀,不遗余力地沟通互动的情意,使学生在教师情感的引领和文本情感的感染下,通过“三情共鸣”,使我们的课堂弹奏出一曲和谐、动听的天籁之音,使学生快乐地享受语文课堂所给予的独特体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