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校卫生保健不可或缺的元素 特色教育为学生打开另一扇窗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朱君梅 以学生为主体激活政治课堂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2期 总第4225期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2期  下一期
中医———学校卫生保健不可或缺的元素
来源:灌南县新集乡中心小学 作者:孙新龙 发布日期:2011-05-26 16:01:07

     中医药学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为增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中医在预防传染病、营养学、健身运动等方面有其完整的理论体系。然而现状表明,中医学在学校卫生保健的普及工作远远不够。眼保健操在全国推广多年,但我们在眼保健操规范操作培训中,发现能正确找到“天应”“睛明”“四白”“太阳”四个穴位的专职校医不到10%。在目前的健康教育教材、卫生宣传栏等的检查中,很少能见到中医的卫生保健知识。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重视。那么医学到底对学校卫生保健有哪些作用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
     一、了解“怒则气上、思则气结”等中医理论,保证学生心理卫生
     《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所缓,怒则气上,思则气结,悲则气下,惊则所气乱。”现在学生学习负担重,面临考试、升学、择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而自身适应能力差。这些长期的不良刺激可引起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所支配器管的调节障碍,最后引起器质性改变。相反,心情舒畅则气机顺畅、气血平和,有利健康。所以学校、家长应减轻学生负担,保持良好的情绪,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精神愉快,心气调和。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愉快地学习可以创造良好的精神情绪,成为精神健康的源泉。另外,父母不能过分溺爱孩子,但也不能过施惩罚,过多的惩罚会使孩子手足无措,对周围世界产生不信任感。
     二、养成“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所谓“饮食有节”,一是指节制食量,不可吃得太饱,免伤肠胃,影响消化吸收。二是指调配饮食,食用多样化,不偏食,使体内得到各种营养素,以增强正气。《素问》中有“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精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说明食物营养是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中医提倡清淡饮食,反对膏梁厚脂,过食甘肥。当然,处于青春期快速发育的学生不宜过分强调素食,应适当补充肉类,尽量使食物多样化。
“起居有常”是指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和学习。提倡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合理安排学习、休息、饮食睡眠、锻炼时间,使之形成习惯。每天有规律的生活,通过条件反射形成动力定型,这样可以减轻神经系统负担,增强其灵活性,从而保护大脑。
     三、开设太极拳等课程,改善学生的身体功能
     健身运动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称“导引”,包括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保健按摩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其显著特点是具有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特别是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体内各个系统,脏腑间的机能活动达到阴阳平衡,从而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目前我国中小学多推行广播体操,只有部分中医院校推广了中医健身运动。笔者认为,也可以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的课程,这些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形式,又可体现我国的教育特色。
     四、充分利用中医药知识,搞好疾病预防工作
     我国很早已经开始药物预防疾病工作,发明于十六世纪的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为后世免疫学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此外在中药预防传染病方面亦积累了不少经验。学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呼吸道,消化道方面的疾病。因此要搞好疾病预防方面的工作,这可以充分利用中医药知识。如在流感、腮腺炎流行季节,可用苍术、雄黄烟熏课室进行空中消毒,或以板蓝根、大青叶、贯众当茶饮。不可用茵陈、栀子预防甲肝,用马齿苋预防菌痢等效果良好。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医,是我们学校卫生保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并且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