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英语课堂学生当家作主 健身舞,让体育教学“活”起来 “补白”彰显习作的魅力
课改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2期 总第4225期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2期  下一期
高效英语课堂学生当家作主
来源:灌南县孟兴庄镇中心小学 作者:王娟 发布日期:2011-05-26 16:15:13

     我们知道,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或者学生记笔记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他们像一只只“口袋”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倾倒”。这种学习剥夺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扼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样的定位强调了学生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成为学好小学英语的关键。
     一、挖掘“资源”,培养参与意识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学英语阶段,学生对英语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随着学习难度的进一步增加,许多同学产生了畏难情绪,原来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减退,学习变得被动。因此,无论是英语学习的开始阶段,还是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都要牢抓学生的兴趣不放松,如创设情境,利用实物、图片、投影仪、多媒体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给予学生视觉、听觉等多方位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激活的状态,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潜力,也就可以避免使参与停留在热闹表面。
     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上,教师不仅要“拿来主义”,还要善于创造资源。如在教学六年级《Unit 3  Asking the way》时,我就遇到了难题,问路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件事,人人都会问,但要用英语表达却有难度,为了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难题,课前我准备了许多地名牌,把它们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地方,设置出问路的情境,然后自然导入教学:请学生与我一起进入这个临时的景点,去寻找要去的地方,并讨论该怎样去,等他们讨论后,我装扮成一名学生用英语表达要去的路线,在关键词组、词的表达时附以手势以助理解,反复几次后,出示新句型,教师问要去哪里,该怎样走,学生一起从起点出发,边说边走,并伴以手势。一堂原本枯燥的课、难教的课,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结束了。
     二、瞄准“目标”,提供参与平台
     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主动、积极地进入状态,会有一种完成任务的迫切感,于是就出现了参与任务的欲望。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在目标任务的引导下,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环环紧扣的任务,可以促使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达到学生学习新知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探讨、交流、讨论,让学生动起来,进行一些表演,对知识加深巩固,同时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特别是学生自己组织参与,自己创设活动情景,运用旧知生长新知,通过新知自己操练获得新的增长点。
     三、讲究“策略”,点燃参与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与体验,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强调思维和探究,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如改变以往的那种课桌排列方式,完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排列,进行讨论,对课文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再造想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讨,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和充分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通过这种教学,学生们不但亲身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更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充分地挖掘、使用教学资源,科学、巧妙地设计教学目标任务,讲究策略指导,激发学习欲望,由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入手,让学生成为一个英语学习的参与者,并在这种参与者角色的不断强化过程中生长出主人意识,最后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