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中学主体性德育的实践与探索 做个“善变”的老师 真情触动心灵智慧启迪兴趣———谈如何创建一个理想的班集体
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2期 总第4225期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2期  下一期
做个“善变”的老师
来源:洪泽县实验小学 作者:许霞 发布日期:2011-05-27 10:31:03

     哲学家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作为低年级的教师,我常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课堂上有做小动作的同学,如果老师批评他,其他同学会不以为然,甚至分散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而如果表扬某个同学,鼓励某个同学,其他同学会做得更好。如何利用好学生渴望被表扬激励的心态,使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呢?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做一位善于观察、善于变化的老师。
     一、变着急为耐心
     班上有个叫宋安坤的学生,在入学以前从没有拿过铅笔,写的字就像蜘蛛爬过的,对写字也没什么兴趣。每次改到他的作业本,我总要皱起眉头,为他着急。怎样才能让他爱上写字,把字写得美观呢?一次写字课上,我让他伸出右手假装认真地看了看,然后对他说:“老师一看你的手就知道你能写出漂亮的字,字写得不好看是因为以前没有拿过笔,好好练习,用不了多久,你准能追上大家,也许还能超过他们呢!”从他微笑的脸庞上,我清楚地看到他的眼睛亮了起来。后来,他由原来的漠不关心到认真听讲,再到积极发言,终于找到了写字的规律。现在宋安坤写得一手漂亮的铅笔字,我真的为他高兴。如果当初我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态度,他也不会进步得那么快。其实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速度,光着急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我们要把心态调整好,学会耐心等待,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
     二、变漠视为关心
     清晨,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谢谢你,许老师,昨天你表扬我家贾平安,孩子兴奋地一夜没睡觉,今天早早就要上学了。”挂了电话,我有点纳闷:贾平安,那个虎头虎脑,爱拖鼻涕的男孩?那个学习较困难、经常迟到的学生?我没特意表扬过他呀!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原来是昨天写字课时,我经过贾平安的身边,发现他的字比昨天写得认真些,就表扬了一句:“贾平安小朋友的字写得有进步了。”并且用手摸了摸他的头。没想到就是这么一句普通得连我自己都忘记了的话和一个细微的动作,会让一个孩子激动得一夜睡不着觉,家长还特意打电话来致谢。许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对他们细小的进步却置若罔闻。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很少把关注的目光、赞许的微笑送给他们,他们同样渴望老师的称赞和关怀。爱心和关心,是教育的灵魂,是照耀学生成长的阳光。其实渴望得到别人关心的岂止是学生?鼓励和赞美,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巨大的精神力量,都是点燃一个人信心之火的火种。
     三、变批评为鼓励
     快上早读课了,班上“调皮大王”施吉祥带着几个男生拿着扫帚在教室外面打闹。我本想大发雷霆,但想到前几天贾平安的事,便忍住了火气,把他们请进了教室,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们。夸他们爱劳动,但以后要注意早读的时间是用来读书的。那几个调皮鬼原来都灰溜溜地站在那准备接受批评的,现在个个都是美滋滋的,尤其是那个施吉祥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了。课间,我发现报告施吉祥违反纪律的人明显少了,并且有时他还能主动帮助值日生管理好班级呢。看来一句表扬真的比十句批评有用呀!渐渐地,只要学生有一点细微的进步,我总会适时地表扬几句。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一次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但受到表扬的学生那双发亮的眼睛,那抑制不住的笑容还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表扬是一种动力,是炎炎夏日里的一股凉风;表扬是一种鼓励,是推动孩子前进的脚步。对于小学生,我们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需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份表扬;少一些抱怨,多一份信任……  
     让我们都来做一位“善变”的老师吧,变得有耐心、有爱心、有智慧。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用期待的心态去见证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学生的每一份成功。润物细无声,用真诚和爱心去引导学生、关心学生、激励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品尝被赏识的喜悦,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