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你”也容易浅谈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读得畅快写得精彩———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教师评价有新招浅谈数字校园中的多维教师能力评价模型
教育前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2期 总第4225期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2期  下一期
读得畅快写得精彩———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来源:扬中市实验小学 作者:刘红美 发布日期:2011-05-27 10:44:42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只小鸟,那么阅读与习作就是这只鸟儿的双翼。新课标下的苏教版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如果能立足教材,依托阅读,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那么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本,每一节语文课都可以让阅读与习作同行!如何实现阅读与习作同行,我觉得可以分三个层次:
     一、 读中悟
     即在阅读中感悟。教师要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引领学生揣摩文本的表达顺序,体会文本的表现手法,感受文本的表达技巧。这样才能实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1.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如《黄果树瀑布》一文,教师抓住“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这一中心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按照游览的顺序,依次写了瀑布的形态、声响以及作者的联想,帮助学生归纳出游记的一般写法。
     2.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如《爱如茉莉》一文,最突出的手法是“情景交融”。在描写病房里的一幕中,从“一天清晨”到“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显然是在描景,而随后出现的“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一层的重点则在抒情。因此,表面上各有侧重的两层,实际是“情”“景”交融。
     3.感受文章的表达技巧
     如《燕子》一文,郑振铎先生写道:“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寥寥37个字,勾勒出了燕子的独特外形。细细体会,作者抓住燕子的特点,采用了对仗、拟人、倒装等多种句式,使得燕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熟读成诵,感受作者语言的精妙。
     二、 读中写
     (一)仿写
     关注了文本的表达方式,领悟了其表达的技巧,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我认为仿写不失为一条捷径。
     1.仿句子
     教学《秋天》一文时,学生读了“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袍;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衣”“玉米举着红缨乐了”这些有趣的句子后,充分感受到拟人手法的生动形象,我随即引导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一时间,秋天也在孩子们的笔下鲜活起来。“瞧!金黄的稻穗笑弯了腰!石榴咧开了嘴,露出了玛瑙似的的牙齿……”
   2.仿结构
  总分段是常见的构段方式。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学习了中心句后,我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中心句写清楚一段话;郑振铎先生的《燕子》一文中,燕子的外形描写是经典段落,我就要求学生运用这样的白描手法描写小动物的外形。
     3.仿思路
     课本中有很多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非常清晰、明了,而且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并能接受和运用。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时,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形状、颜色、味道”的写作顺序,并在课后仿照此顺序描写一样熟悉的水果。
     (二)补写
     补写是指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写到:“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围绕这句话,我引导学生想象:炎炎夏日,寒冬腊月,节假日……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这不仅使学生对徐悲鸿的刻苦勤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从中学会了选择情境写具体的方法。
     (三)续写
     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续写故事情节,写成一篇事件完整、连贯的文章。学习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文,安排学生续写:第二天,小骆驼又遇到了小红马。学生阐明了各人有各人的用处这个寓言道理。
     (四)改写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
     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新型玻璃》时,巧妙地让学生以“玻璃的自述”为话题进行改写。把“写”挤进了阅读教学之中,不仅检验了学生是否把课文读懂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 读中创
     将小学生的写作称之为习作,可见这是一个习得的过程,从领悟到模仿再到创造,其终极的目标是学会独立写作。看过班上一个孩子写的《我们班的棒小子》,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创造能力。从题目就可以看出习作模仿的是杨红樱的小说《五(3)班的“坏”小子》,但取材却来源于我们班的真人真事,手法接近课文《海伦·凯勒》,浑然天成,令人叹服。
     习作教学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时时处处进行习作渗透,读中悟,读中写,读中创,我想语文教学这只“小鸟”一定能鼓动双翅,翱翔蓝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