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你”也容易浅谈小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读得畅快写得精彩———架起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教师评价有新招浅谈数字校园中的多维教师能力评价模型
教育前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2期 总第4225期 2011年05月10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2期  下一期
教师评价有新招 浅谈数字校园中的多维教师能力评价模型
来源:靖江市靖城中学 作者:孙龙 发布日期:2011-05-27 10:46:28

     教师评价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激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如何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所关注的问题。科学、有效的教师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合格的教师队伍,也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还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绩效考核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教师师德情况的监督、管理、鉴定乃至最后的考评,还需要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通过管理软件对教师综合能力进行量化,将有效提高学校管理方的工作效率,加速绩效考核落实推进速度。湖南省教科院人力所推出了全国首个“CreditSPMS学校智能绩效考核管理软件”,这款考核管理软件对于师德的考核提供了一份明确的量化标准,而师德也成为软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可以说“CreditSPMS”也就是一种多维评价系统。
     多维教师能力评价系统的体系架构应该是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既要完成基本的教师能力评价管理工作,又要方便地与其它系统进行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因此系统应该有一个灵活的架构,使整个系统实现容易,扩展方便,维护简单。其目的是能够系统、客观地对素质教育的主体(教师)进行评价,从而使学校能够从评价的结果及时地了解和掌握教师发展的情况,客观评价教师的综合能力,及时地调整对教师能力培养方案,促使素质教育能够良性发展。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1.根据学校相应情况制定教师能力评价规则,并制定评价方向(维数)。
     2.对教师相关业务进行分类整理,提供标准化、简洁的管理过程。
     3.提供易于使用的信息录入接口,保存教师业务数字化信息。
     4.可以授权修改已录入的信息。
     5.提供查询接口,可按照管理层需要查询和阅览相关教师业务发展信息,操作过程方便、快速。
     6.统计功能,可根据用户需求准确、快速地得到科研业务相关的各种统计报表和数据。
     7.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操作界面,保证责任、分工清晰,并对用户的业务处理起到指导作用。
     多维教师能力评价系统为满足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综合能力评价开发的系统,可以根据各校不同的评价方式,设定评价内容、维度及考核规则,通过图表比对出教师各项能力及全校、教研组的平均能力指标。教师经过注册,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网上个人信息维护,论文、专著、获奖登记,比对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学教研组平均能力,执行一般的查询、浏览操作。信息员通过浏览器审核教师提交的论文、专著、获奖信息,维护奖惩考核等各种信息的管理。管理人员主要是各职能部门主管,制定、修改教师评价维数,考核规则,通过查询功能分析学校教师各项专业发展的情况。如图即六维教师能力偏向模型。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能力偏向,通过能力偏向模型,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自觉的调节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使教育教学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面发展。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根据各个教师的特长加以引导和培养,使教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而我们的评价工具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评价不可能完全客观公正。
     探讨教师评价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不断追求评价的科学化和客观化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多维教师评价模型更注重通过对教师过去和现在教学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促进教师在原有水平上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关注教师发展的动态性。构建多维教师评价体系可能是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