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雁展翅,生活在笔下更精彩 充分备课,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农村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别出风采
数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3期 总第4241期 2011年05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3期  下一期
充分备课,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来源: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作者:陈士利 发布日期:2011-06-03 09:11:10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需要教师寻觅高效的途径,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但反思历史备课这一重要的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备课,耗时、耗力、耗纸张,却发挥不了它的作用,很难打造高效的课堂。
     那么,我们如何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多下功夫,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基础呢?下面浅谈我对历史备课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主要从设计理念、设计内容和设计环节三个方面考虑。
     1.设计理念要优化。好的设计理念能让课堂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打破历史教学常规,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根据教师自己的特点,“量身定做”一套教学方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学生的具体特点而进行教学设计,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2.设计的内容要独具匠心。教师要想提高课堂实效,吃透教材才能更好的驾驭教材。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其条理更加合理清晰,便于学生接受和记忆。比如对《罗斯福新政》(人教版必修2第18课)一课,围绕本课的重点,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此基础上可以总结出新政的重要特点,进而得出新政对于之前政府经济政策“新”的地方,结合要旨理解新政的实质。
     3.设计的环节要周全。教学设计不仅要有传统备课中的核心环节,还要增加课前准备环节和课后反思环节。课前准备环节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课后反思环节,主要包括对教学环节的再设计,教学过程的再评析,教学效果的再反思,在修改时,力求创新、实用、富有个性。
     二、侧重体系构建
     历史教师在备课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学生学习中思维能力得不到拓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侧重对知识体系的构建。
     1.备教材体系。整个高中必修教材,按结构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的政治文明发展史、社会经济发展史、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史;按国别史分,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按时间分,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每册书所学的主要内容在前言部分都有详细的介绍,学生从整体上学习历史教材,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2.备章节结构。在课前备好章节结构便于教师把握每章的重点、难点,同时便于把握好教材的深度。教材的每个章节都有单元导言和学习建议,这部分是整个章节内容的高度概括,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章节体系,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3.备单课内容。单课内容是教师上课的重点,也是备课的重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不仅备好教学内容,也要备好课堂上的每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不仅备重难点,也要深入挖掘历史纵横、图片等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三、拓展课程资源
     拓展课程资源有利于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点,揭示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迁移和拓展能力。
     1.挖掘知识点的内涵。近几年高考中,历史试题采用新材料、新情境,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的设计都是源于书本的重点知识,但又高于书本的具体表述。因此,备课要深入挖掘知识点的内涵。
     2.拓宽知识点的外延。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尽量拓宽知识点的外延,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也会更加投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师生协作,共同提高课堂效率。
     3.既备课内也备课外。备课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师的课堂内容就显得干巴巴,没有生命力,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学习教育理论方法,更要博闻广识,学习其他相关的理论知识,做终生学习的践行者。
     总之,要想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备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前备课充分,突破传统的备课模式,使备课不流于形式,才能使教学切合于学生,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使历史课堂更高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