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让诗歌教学充满智慧 带“镜”走进学生心灵 论“康大叔不是刽子手‘黑的人’”
教学设计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3期 总第4241期 2011年05月24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3期  下一期
带“镜”走进学生心灵
来源:南京市板桥中学 作者:罗云芳 发布日期:2011-06-03 09:39:51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全面实施课程价值与目标,要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新的教学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美国作曲家、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说:“学习音乐不仅仅是为了艺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训练头脑,发展身心。在这方面,音乐是非常值得尊重的。”那么,对音乐学困生的关注与培养,也是值得音乐同行们去重视的。让我们今天一起带“镜”进课堂,携手走近音乐学困生吧!
     一、通过“透视镜”,洞悉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
     我在一次公开课中看到,有一个学生坐在后面靠角落不太起眼的位置,曾两次举手,但很犹豫,不敢把手大胆地举高亮出来,看得出来她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但老师没有洞悉这一切,遗忘了她。于是这一节课她就再也没有举过手了。
     回到常规的音乐课堂,上课恹恹欲睡,打不起精神者常有。基于此,我课后经过走访与交谈,了解到学生对教材某些固定的知识材料不感兴趣,他们所喜爱的是不断更新的“流行曲”。噢,原来前面这些现象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于是我一改平时的教风,借鉴“流行曲”为我所用,“传统”与“时尚”并存,效果颇佳。记得在一次“音乐会”演唱中,一位同学邀我一起唱周华健的《朋友》,看到他激情的演唱,我打心眼里笑了。从此,音乐课“活”起来了,师生关系也拉近了,“想唱就唱”的演唱者也多了起来,“音乐学困生”也难找到了。因此,只有通过“透视镜”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
     二、要从“平面镜”看学生,避免“失真”“变形”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条应遵循的教学原则,也是教学的核心所在。《新课程》其中的一个转变就是在师生关系上,由教师为中心转向师生平等对话和音乐互动共同进步与提高。
     从“平面镜”里看学生,就是应该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允许学生失败,应充满人情味。特别是音乐学困生,更应宽容、善待。在我执教的高一年级的一个班级中,有一位男生长得白白净净的学生,每次上课就是不理你,好像周围与他无关。记得有一次请他表演,他只是呆呆地望着你,不知情的我好生恼怒,当时忍了下来。事后才了解到他有些“自闭”,于是我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终于有一天他开了口。因此,教师要从“平面镜”里看学生,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
    三、拿着“放大镜”,寻找学生闪光点
     激励,顾名思义就是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鼓励他们扬长避短,克服不足,奋发向上。首先是浅表层次的激励:即当学困生演唱、表现等方面有点滴进步时,应立即表扬,并拿着“放大镜”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另一种激励是深层次的激励,即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做成一些事。
     四、从“望远镜”里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
     要让音乐学困生学好音乐,必须从“望远镜”里看学困生,时时把握“孺子可教”的观念,用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相信学生的能力。
     记得我以前上高一的一堂欣赏课,欣赏的是贝多芬的《月光曲》,通过反复聆听,老师略作分析、提示,然后交给学生自由交流讨论感受的时候,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其中一位学生的表达让我记忆犹新。她平时上课压根就不会理你的,开口就是“跑调八分”,我愣住了,微笑着看着她。她开口了,原来是编了一个美丽浪漫的“小故事”,故事中还夹着两首很好听的歌曲——沙轻轻地唱着:“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你的身旁”,风也哼唱着“当你背上行囊,卸下那份荣耀,我只能深深地祝福你……”风和沙这场短暂的见面在这歌声中结束了,一片枯萎的叶子轻轻地、轻轻地飘落下来……故事结束了,歌声还是“跑调八分”,但我和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并鼓励她,如果你喜欢写作就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说不定以后就是一个出色的音乐歌词创作者呢!没想到就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真的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找回了自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注入更多的心血与热忱,永远不要放弃任何一位学生。总之,在音乐课堂上,应该是让学生做主,让音乐做主。告诉每一位学生——“音乐”等着你,“机会”等着你,“成功”等着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