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概念教学建构自然生成 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摭谈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策略
数理天地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4期 总第4250期 2011年06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4期  下一期
化学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来源: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作者:倪雄 发布日期:2011-06-23 16:23:32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强调,应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开拓学生的智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用最有效的方法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最有能动性的地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扎实有效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化学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思考采用怎样的手段,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方法,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有机结合。
     新课程教材综合性强,知识面广,要求教师的知识要宽,如果教学过程设计不恰当,将会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负担。教师必须全面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认识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的内容。考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应思考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合作的意识,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教学中才会充满激情、生动活泼,不至于搞得手忙脚乱、枯燥无味,影响教学效果。
     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老师的启发,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接受新的知识。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不断反思、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通过课后小结,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发展,逐步提高,这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措施,学生只有有良好的学习过程,才能得到良好的学习结果。课堂教学应提倡互动、开放,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要用各种方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喜悦的氛围中,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问题,是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又一种措施,只有让学生真正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设置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思考,使问题具有开放性和适度性,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通过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巩固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三、注重课后巩固
     学生学习化学不仅仅是掌握课本知识,而是应该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得好、用得活,更重要的是在课后实际问题的应用上。所以,老师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把知识水平提高一个层次。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觉进行归纳整理,要及时了解学生课后复习的情况,对学生碰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辅导,强化课堂知识的理解,对待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归纳整理,把典型的问题放到课堂上,让全体学生相互讨论,找出正确的答案。
     教师在关注学生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热情地接待学生,使学生愿意和教师交流,同时老师在学生面前不应给他们居高临下的感觉,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鼓励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愉快地接受新知识,巩固所学内容,这对学生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课后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教师应冷静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本身要保持平衡的心态,查找问题所在,同时要教育学生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发现问题勇于改正,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鼓励,挖掘学习中的积极因素,为他们学习上取得进步提供动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