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效课堂的追寻 课堂因你更精彩———浅议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教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4期 总第4250期 2011年06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4期  下一期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
来源:射阳县码头小学 作者:温义先 发布日期:2011-06-24 11:39:4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无论是在理念,还是模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改革过程中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中语言训练的削弱尤其值得我们重视。下面笔者就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语言训练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知识观重新定位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从而形成了“填鸭”的教学模式,学生个性得不到释放。在新课程背景之下,教师应以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第一要务,阅读教学和语言训练都应当注入新的内涵,教师应当帮助学生逐渐理解学习的策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掌握常规的学习技能,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语言训练要有机地融合到阅读教学之中,润物细无声。
     二、训练要到位
     (一)语感的培养
     教师应当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启发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内涵所在。孩子们在联系实际,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并且使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来描画各种场景的过程中,在领会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由此听说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等都得到了加强。
     (二)学会提问
     语文课上,学生的提问通常仅限于知识本身,如果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教学往往就变成了单一的知识讲解,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关注单个语言,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教学《白杨》一文,作者用了“高大挺秀”一词来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这里应当适时引导学生看白杨树的图片,让学生明白作者不用“挺立”“笔直”“挺拔”等常见词语,却用“挺秀”的道理。一个“秀”字不但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夸赞之情,也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掌控能力,其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由此可见一斑。学生只有体会到这些,才能对文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才能谈得上理解并学会像作者那样运用语言来表达心中的美。
     (三)合理运用留白
     优秀的作品常常给人留下广阔的想像天地和补白空间,这就是所谓的“留白”,这也正是经典作品让世人反复咀嚼、久久回味的妙处所在。教者应给学生留出空间,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然后试着用文字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四)培养逻辑性
     有些老师比较关注学生答案的正误,而忽略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这是极为错误的。还有老师认为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指出其语言组织和用词方面的不当之处,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一味使用激励性的正面评价,对学生在语言表述时所出现的不当之处视而不见。这是对新课程改革的错误理解。其实很多时候,怎样说比说的内容更为重要,同样的意思换一种表达方式效果可能就会大不相同。
     (五)注重积累
     课堂教学是语言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应当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并通过朗读、造句、说话等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词汇。语文教学使学生养成语言积累的习惯,让学生多读、多背,了解语言的丰富性,丰富学生同一意思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阅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要凭借文本的内容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等。也就是说,还要站在写作的角度来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学习写作。事实上,我们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应以新颖的方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且能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运用多种策略,潜移默化地促进小学生语言素养的全面提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