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以言志志以育人 巧妙学习过去式 让语文练习课教学生活味更浓
课程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5期 总第4252期 2011年06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5期  下一期
让语文练习课教学生活味更浓
来源:如东县河口镇景安小学 作者:吴四海 发布日期:2011-07-01 10:38:56

     ———例谈第十二册《练习1》“语文与生活”教学     反思当前的语文练习课教学,总离不开传统的教学模式,一题接着一题地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学生自己缺乏对习题的认识,即使题目做对了也不能完全掌握,更谈不上举一反三。
     在苏教版单元练习中,第一项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安排了“语文与生活”,做到了听说读写做相互渗透,三维目标巧妙融合,实用性的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的渗透,将语文与生活、与人的发展成长紧紧联系在一起。
     笔者以为,新课改下的语文练习课,应鼓励孩子在生活的涓涓细流中捕捉情感的浪花,找寻语文的身影,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笔者想以六年级《练习1》的“语文与生活”中“学习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让语文练习课教学生活味更浓。
     一、开放课堂时空,让学习的过程生活化
     练习课的教学不要局限在课堂40分钟,课前可布置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等相关预习活动。课后把问题带出课堂,带向生活。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与生活”这部分内容,如同打开了一扇窗,进而可以找到连接生活、认识世界、步入知识殿堂的通道,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学习语文,实现语文教学课堂时空的开放,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后,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让文中的事物具有人的喜怒哀乐,让文章更生动。
     二、开放课堂场景,让虚拟的情境生活化
     苏教版小学语文练习课“语文与生活”部分,都是围绕一个专题展开训练的。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配乐、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让课堂“声、光、图、色、文”并茂,实现学生学习情感和思维的迁移,增强感性认识和体验,形成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课堂场景。
     例如在教学《练习1》“语文与生活”第一板块,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陆小英与爸爸探讨“如何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有趣”的故事,成为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爸爸的建议就显得那样真切,有说服力。
     三、开放学习行为,让学习的方式生活化
     目前,在一些语文课堂上,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被花样翻新的教学活动所挤占,以大量的讨论、探究活动替代了文本的学习,以无限的课程资源拓展替代了必要的课堂练习。课堂上,缺乏学生与文本对话,少见“学、思、知、悟”的统一。
     笔者以为在练习课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如在教学第一部分时,教者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除了小英爸爸的改法,你还有什么样的修改方法?
     这样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创新的火花:一群小溪追逐着,嬉笑着,时而唱起了动听的歌谣,时而在石缝间跳舞,有时还忍不住挠起了小石块的痒痒……
     教师要抓住训练的重点、难点,扼要地提出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投一石而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开放学习活动,让语言的运用生活化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唯有放开视野,才能激发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因此,教师要重视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例如第三部分设计情景练习:
     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放学后,看到路边的汽车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
     放学了,一出校门,看见大大小小的汽车停在路边,车灯都亮着,左边的亮着左灯,右边的车亮着右灯,过了一会儿,交警叔叔做了个手势,车子就走了……
     教师启发学生,你和这些车辆交朋友,与它们说说“悄悄话”,你猜它们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
这样的语文学习不仅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习了有用的语文,而且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
     “语文与生活”系列是以“活化”训练的思路编写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虽然“课标”淡化了对语文基础知识系统和完整的追求——“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但它并不否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让语文练习课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构成一种综合的、实践的、开放的、灵动的训练特质,同时又有意境、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世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语文教学成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片沃土。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