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育人手记 巧妇“巧”为无米炊———浅谈写作的技巧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5期 总第4252期 2011年06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5期  下一期
巧妇“巧”为无米炊———浅谈写作的技巧
来源:无锡市甘露学校 作者:朱丽琴 发布日期:2011-07-01 11:31:45

     平时,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每回写作,不免一番搜肠刮肚,苦思冥想,总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其实,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技能。它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体的认知和情意的自然表达,是凭借言语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智力活动。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逐步培养和提高。
     我认为可以从这四方面做努力。
     一、观察积累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米”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观察积累。观察,从心理学上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过程,观察全面,才能全面了解事物,找出重点;看得细致,才能掌握事物的细节,抓住特点,这就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观察是发现写作素材极为有效的一步。
     观察是写作能力的最基础的因素,但是光有观察还不够,还得有积累。
     首先,积累生活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一天或一周中自己的见闻和心灵感受随时写在日记上,拥有原始的素材,为作文积“米”。有时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围绕作文教学组织活动和创设情境,帮学生丰富生活素材。
     其次,积累语言材料。一方面要加强说话训练,以积累口头语言材料,另一方面,是提倡抄写优美词句,以积累书面语言材料。
     生活就是文章,老师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洞察事物的现象,而把握其丰富的内涵。
     二、审题构思
     这个能力可以说是写作能力的核心。审题就是要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写”“写什么”。即先引导他们明确写作意图,即训练的目的性,再明确题材范围、写作重点、文章体裁、人称、篇幅等。可采用如下方法。
    1.直接审题法。命题作文可以采用此法,就是直接剖析题目的词语,分析词语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把握其中关键的词语。
      2.间接审题法。这类审题法可以指导学生将命题与近似的范文作比较,把握不同题目的文章在写法上的区别与联系,选择恰当的写作思路。如可以仿照《白杨礼赞》写对大自然的某一事物引发的感想。课文可以说是最好的例子,学生既能深刻领悟又能灵活运用。
     三、联想想象
     文章,如果只是简单的就事论事,就理论理,那么文章就会枯燥乏味,没有灵气。要使文章生动活泼,厚实有力,就需要联想与想象。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例子进行联想,另外,仿写、扩写、改写、续写,写局部、写片断,这种训练都能培养出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最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语言表达
     观察积累所得的材料,审题构思所获得的思路,联想、想象所产生的灵感,都得凭借语言来表达。文章写得好不好,关键看语言表达好不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怎样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1.口头小作文。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口头小作文,从一句话新闻,介绍摘录的优点片断,成语故事,到介绍新篇,讲述见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采用二次作文法。老师第一次批改,将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或需要展开描写的地方标出来,然后把作文发下去,学生自己修改,再把作文收起来做第二次批改,对于改得正确或出色的同学作文加分。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慢慢得到提高,错别字、病句大大减少。
     3.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在批改作文中,看到学生进行描写、抒情、议论的地方及采用修辞手法,要用嘉赞号醒目标示,另外学生在文中哪怕只用好了一个字或活用了课文中的句式也要及时进行褒奖。
     4.平时还要加强诵读。朗读既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深入体味,又有利于促进记忆,通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素材,激发联想与想象,深化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并非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能否做好无米之炊的巧妇,既要指导得法,又要有恒心、耐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