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 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审美情感浅谈“雅行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美术活动素材
教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6期 总第4296期 2011年08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6期  下一期
主题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
来源:广东省河源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作者:廖娜 发布日期:2011-08-30 09:07:2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小说阅读能力的要求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高中生而言,这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多元解读小说作品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多元解读小说作品的能力?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和总结了一套可行的教学方法——主题法。
     这里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也不是知识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即以人文性为线索,兼顾语文知识能力以及思维发展等,类似于比较文学中的主题学。西方学者福尔克说:“主题可以指从诸如表现人物心态、感情、姿态的行为和言辞或寓意深刻的背景等作品成分的特别结构中出现的观点,作品的这种成分,称之为母题;而以抽象的途径从母题中产生的观点,可称之为主题。”也就是说,作家通过作品中人物、情节、意象和情境等成分的艺术处理所呈现出的作家主观思想观点;而读者阅读作品后所认识到的作品思想意义和好坏美丑等观点,是通过对作品上述内容的抽象概括方能获得。可见,主题的本质特征,是抽象概括的一种主观的思想认识和含有价值判断的观点,是作品题材的中心意义。
     我第一次正式在课堂上以主题学的理论分析课文就是从《促织》一课开始的。这篇课文的内容同学课前大都已经很熟悉了,因此对于这篇小说的主旨,即反映封建皇帝的荒淫无道,寄托了作者对下层民众的深切同情,学生早就没有听讲的兴趣。我也就胆大妄为地绕开这些惯常的套路,巧妙地从教参上,季进先生的一篇文章《异化:超越时空的主题》入手,引导学生用主题学的理论去鉴赏《促织》这部作品。
     首先,我给学生讲解主题学的理论。他们瞪大了眼睛,充满了好奇,因为这是一个他们完全陌生的领域。接着,我给他们讲解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奠基作——卡夫卡的《变形记》的故事情节:用夸张怪诞的手法,写贫穷小职员为养家糊口,辛苦奔波又抑郁惶恐,以致变成一只大甲虫的故事。然后,我让学生思考这两篇作品有什么异同之处。他们都指出了“人化虫”的情节。我借鉴方平先生的论文《对于<促织>的新思考》及季先生《异化:超越时空的主题》的观点,结合主题学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促织》的主题内涵。我指出,《变形记》深刻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普遍的人的异化现象。《促织》也同样写人与蟋蟀关系颠倒错位,人变为虫只是异化的朦胧的认识,但同样使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都被否定,不成其为人,这同《变形记》的主题相应。不同的历史阶段给类似的文学主题带来了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这些富有启迪的研究心得,令学生们非常着迷。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类课题,所以课堂上主要由我来讲解分析,他们偶尔也自己提出问题,但大多时候他们是在倾听,在品味,在思索。这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很是惊奇,这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让他们大开眼界,他们都热切期待着还有机会上这样的课。
     于是在上《智取生辰纲》这一课时,我用一课时先对课文节选部分作了一定的分析讲解,然后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用主题学的理论评价《水浒传》(课前全班学生已经通读了整部《水浒传》)。课前我跟学生有这样一段交待:“《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传统的看法多认为,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是描写农民起义。但是,梁山一百单八个好汉,就其社会构成看,几乎包括中国古代社会分层的各个阶层,从王侯贵胄、将相书吏、乡绅豪强,直到商贾挑贩、担夫走卒、樵夫渔民,无所不有。唯可注意的是,其中真正以务农为业的农民在一百零八人中却几乎没有一个(其中倒有不少大地主)。但是这些人身上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济危扶困的侠义精神,因此从这点上来说,《水浒传》更应看作一部侠文学代表作,应该是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属于同一类作品。不知大家是否同意老师的观点?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水浒传》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开始议论纷纷,但是我知道,他们的议论大多是比较肤浅的,因此我提出要求,给他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回去搜集查阅有关“侠文学”“侠文化”的资料,对此作出自己的评判,一个星期后以班会的形式来交流看法。
     一星期之后,我们的班会如期召开。同学们争先恐后、有条不紊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诸如侠文学的发展、侠文学中的侠义精神,以及《水浒传》到底属不属于武侠小说等问题都有所探讨。我对他们的言论作了一番整理,算是我们共同的研究成果。总之,一个星期的时间,我的学生们以自己的研究结果证明了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能力,着实令我大开眼界,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于是,在讲《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我提议他们课后可以研究一下古代的“妓女文学”主题或者“文人的妓女情结”主题;讲《柳毅传》的时候,我提议他们课后研究古代文学中“人神恋”主题或“龙文化”主题。
     经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主题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题法教学下的语文学习,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视野更为开阔,从而产生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进而放飞心灵,开掘智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