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学视阈下的高中语文小说教学 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审美情感浅谈“雅行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美术活动素材
教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6期 总第4296期 2011年08月2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6期  下一期
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审美情感
来源:南通市崇川区虹桥第三小学 作者:陈莉娟 发布日期:2011-08-30 09:09:10

     浅谈“雅行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城市里的随迁儿童越来越多,如今我校90%的学生为随迁儿童。教育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家庭的特殊性,这些孩子大都自由散漫,各方面的习惯都不够文明,甚至有些粗野。为此学校确立了旨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雅行教育”重点。
     “雅行”贵在“雅”,重在“行”(严正先生语),因此雅行教育必定是一种“实践德育”,是以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尽管这一系列雅行教育活动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作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其学习氛围、学科内容、师生对话等,无不蕴藏着丰富的雅行教育契机。尤其是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思想性、艺术性都较强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它更是实施雅行教育的极好载体。因此,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充分利用这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进行语文双基训练的同时,有意识地促进学生雅行素养的培育。其中,最简单便捷、也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当数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审美情感。
     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挑细选的文质兼美的名篇。而现实却是:我们学校这些孩子,好像跟书有仇似的,不愿与书交朋友,不愿意多读书。语文课上,在老师的要求之下,一篇课文拿到手才读上一遍甚至只看上一眼就把书放下了,再让他们读,他们也就装模作样,似乎很不耐烦。指名让他们站起来读,不是结结巴巴就是平平淡淡,没有一点感情色彩。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这些孩子对我们的语言文字非常陌生,缺少情感;其次由于智力早期开发的欠缺,普遍表现为理解能力太差。因此,这情感的陶冶、能力的增强有赖于我们每一节语文课上一点一滴地去渗透、去培养。于是,我以朗读训练为抓手,通过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审美情感,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每篇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色彩美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能感悟到其内蕴的情感美、思想美、性格美等,从而能声情并茂地朗诵这些课文。
     如何在朗读训练中渗透审美情感?首先,因材施教是关键。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我总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教材,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之后,精心设计教案。其次,反复训练是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朗读技巧通过教师范读、好学生领读、好朋友共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训练,在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读中慢慢领悟、品味,从而使他们的审美情感逐步得到陶冶。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极其准确地点明了朗读与理解的关系。一方面,朗读有助于理解,另一方面理解又能进一步提高朗读和审美水平。从这种意义上说,学生一旦学会了多读书,那么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感悟能力乃至语言表达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因此,针对这些随迁儿童理解能力普遍不强的状况,我着重强化孩子们的朗读实践。通过课前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反复读课文,并引导他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去体会情感,从而促使他们透过课文字面表层,去理解、感悟隐藏在字面意层下面的内蕴情感意层和逻辑意层,进而使这些随迁儿童能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和能力的增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