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师德 扬师风 重师德 扬师风 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语文老师 辛苦并幸福着的班主任
榜样的力量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7期 总第4303期 2011年09月06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7期  下一期
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语文老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09-15 10:26:28

     记东海县和平路小学教师薄祥梅
     薄祥梅   1967年10月生,东海县和平路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988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先后担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工作。2011年4月成为市首批“名师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2009年被评为东海县首届“十佳班主任”,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教学先进个人”“教科研先进个人”“爱生模范”“师德标兵”“晶都育人楷模”,2011年6月当选为县“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
     “在我的班级里,孩子们能够觉得幸福,每天感到健康而愉快,看到他们一点一点地成长,这就是我每天教学工作中的最大快乐!”薄祥梅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同事的眼中,她是好榜样
     作为年级组长和班主任,薄祥梅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和她“青蓝工程”结过对的陈伟之、朱海龙、苏海玲等一批青年老师正在快速成长,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佼佼者。特别是陈伟之老师,自2006年以来,一直在她的指导下成长着。陈伟之老师满怀感激地向我们介绍:“我刚毕业的时候,在教学还有班级管理等方面遇到过很多困难。薄老师就从如何备课、如何批改作业、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管理好班级……一点一滴手把手地指导我,给了我许多的帮助。”同事王老师也动情地讲道:“她对待我们每一个年级组的成员都非常的关心。对我们,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她都能够及时地与我们沟通,解决好那些难题。”
     在学生心目中,她是“导航仪”
     在班级管理方面,薄祥梅是特别的有一套,她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与策略。“薄老师为了更及时了解我们、帮助我们,每天都会在作业的最后一项布置一个叫‘聊吧’的很特殊的作业。她是想通过这项作业,来了解我们一天的收获,一天的困惑,还有一些她不知道的事情。每次在交作业的时候,每次当作业发下来的时候,我们都是怀着一种非常期盼的心情。看到薄老师给我们的留言,给我们的回复,同学们都非常的高兴,非常的开心,非常的喜悦。”提起薄老师,她班的学生小郭这样说。
     工作中,薄祥梅始终把“爱”放在第一位,用她很欣赏的一句话就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薄祥梅不但关注优生的发展,而且更加关心照顾“特殊学生”的成长,对后进生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学生的日记本成了她和学生交流的纽带,好多孩子都在日记本上称呼她为“知音”“好朋友”。
     “薄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她经常下午放学后,把我留下来谈心;有时候在课堂上,也跟我们交流感受;有时候还对我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给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在知识的海洋里,有了她,我们就像有了‘导航仪’”。说这番话的是王雨婷,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孩子缺少母爱,薄祥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对待她,经常给她买书和学习文具,学习上更是给过她很多的点拨与鼓励。王雨婷还说:“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薄老师都会给我加油鼓劲,当我伤心的时候,薄老师会不断地激励我,我觉得在这个班级里学习很快乐!。”
     在家长面前,她是好老师
     24年来,薄祥梅所带的班级年年都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她也成为和平路小学最受家长欢迎的老师。有一位姓李的学生家长,他真诚地对我们说:“薄老师是一位非常突出、非常优秀的好老师。她对学生非常负责任,不论孩子生病了,还是请假了,重返班级的时候,她总是把孩子落下的课给补上;她对孩子要求又非常的严格,给我们全体家长的感觉是,她既爱护学生,又严格要求学生,在我们家长的心里,她的印象特别好!”
     采访结束时,薄老师很坦然地说:“一切为了孩子,是我的工作追求,作为班主任把班级管理好、把学生教育好,应该说是我最大的追求,每位家长把孩子交到我手中,我就想让每个家长都放心。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是我一直以来坚持做的,因为我觉得孩子在我手中,我就应当让孩子觉得集体是一个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