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设计 优化拓展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略谈作文个性化体验教学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9期 总第4324期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9期  下一期
优化拓展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来源:靖江外国语学校红兴分校 作者:张孝彬 发布日期:2011-10-18 16:47:00

     靖江外国语学校红兴分校张孝彬
     《语文课堂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纵观有些课,教师不去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抛开文本进行拓展延伸;有的课,从头至尾,学生几乎没去读文本,而是一味地让学生盯着大屏幕上呈现的资源,这样做显然没有处理好课堂教育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关系。
     一、抓新课启动,以渲染激趣
     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文本的情境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从而导致文本内容不容易被理解,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拓展背景资料,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或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理解文本的“抓手”。
     教学《九寨沟》这篇课文时,先播放有关九寨沟的风景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九寨沟赏不完的雪峰插云、看不够的珍禽异兽。青山绿水,幽雅的音乐,再加上讲解员动听的介绍,学生定会兴趣盎然,觉得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神奇的胜景之中,这样制造了阅读期待,激发阅读兴趣。
     二、抓关键词,以理解文本
     读者的阅读往往需要循着作者行文的思路,以词句作为切入口才能感受人物的形象,领悟人物的情感,准确把握作品的重点。教学时,对文本中的疑难或关键的词句进行拓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知识理解文本内容。
     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时,对于文中的重点句:“给永远比拿愉快。”我进行了延伸拓展:透过这句话,你读出了高尔基怎样的人生态度?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有没有为别人奉献的事呢?学生或谈高尔基的美好高尚品德,或讲述自己的奉献经历和感悟。我因势利导又让学生写自己的“名言”,与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学生以炽热的话语表白着内心。在这里,重点句的拓展既是文本主题的自然延伸和深入,又给了学生触摸心灵拥抱情感的机会。
     三、抓空白悬念,以训练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点展开拓展,进行训练,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又能引发学生共鸣,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生命的壮歌》一文,课文结尾时设计一个补白: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此时,猎人们会想些什么?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各自有不同的体验。有的说:“猎人看到了这动人心弦的一幕,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有的说:“猎人们看到这些小羚羊,想到了自己的孩子,不忍心再去伤害无辜的生命。”……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使作品的“空白”具体化、人文化,它丰富、开拓了作品的“原意”,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蕴含着生命意义的阐释或发现。
     四、抓对话拓展,以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对话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突发性和偶然性,再详细的备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的全部细节,教师不仅要在课前精心预设,更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的对话,在拓展研究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比如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中的这样一例: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说大自然是课本呢?
     生1:因为大自然中充满着知识,充满了科学的奥秘,牛顿就是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哦,那就是说大自然是奇妙的科学课本了!现在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大自然还会是什么课本?
     生2:我认为大自然是音乐课本。小蝌蚪是音符,在小河里快乐地游来游去,一路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
     生3:我认为大自然是美术课本,它色彩鲜艳,线条多样,层次丰富,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山川田野,都是画上的景观。
     ……
     在平等的对话中,教师巧妙地把“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让学生自读自悟后,充分交流,启迪智慧。学生根据文本语言唤醒以往知识、生活积累,思想得以自由驰骋。
     纵观语文课堂中的“拓展”,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在立足文本,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敞亮视野,纵横开掘。扎实地处理好拓展的角度,不断体悟、反思,就会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对话佳境,课堂教学就能激发出生命的智慧和创造潜能的火花。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