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设计 优化拓展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略谈作文个性化体验教学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9期 总第4324期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9期  下一期
略谈作文个性化体验教学
来源:射阳县实验小学 作者:朱于娟 发布日期:2011-10-24 16:49:01

     射阳县实验小学     朱于娟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文实际上就是将某种体验转化为书面文字,独特体验是写好作文的前提。由此可见,作文教学需引领学生将书本学习和丰富的生活融入到一起。写作应以学生的真实体验为导向,让学生去切身体会环境中的人、事、物,写出朴素的真情实感。
     一、创设活动,累积体验
     直接体验对于学生形成自我经验具有很好的帮助。教师要多花心思去设计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唤起学生对创作的激情,有话可写、有感而发。
     例如,我们可以联合报社为学生创造一些条件,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去扮演一回小记者的角色。教会学生如何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如何确定采访目标、如何写采访提纲等。让学生通过亲自采访将经历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此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比如风雨中的捡荒者、冬天早晨街上的清洁工等等都可以成为观察的对象。当然也可结合教材,设计蕴含教育意义的角色,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表演,从而融入特定角色,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
     另外,可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宽视野,积累生活体验。例如结合学校的艺术节、中秋联欢会、演讲比赛等和班级自己组织的生活剧场、读书沙龙等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加深学生对集体生活的独特体验。此外,在社会实践生活环节,可结合思想品德、自然、社会等学科对学生进行语文综合能力的锻炼与尝试,扩大学生体验的范围、加深他们体验的程度。如:结合思品学科,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家务劳动或社会公益劳动,从中体验劳动的乐趣;结合自然学科,通过种植、观察一些校内的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结合社会学科,让学生在课后在家长的协助下,考察周边生态环境变化,从而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二、设置情境,丰富体验
     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写作。作文教学情境的营造,能诱发学生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
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告诉学生今天要进行一次小型考试。当学生做好了准备盯着老师看时,老师从口袋掏出一包蜡烛,抽出一支插在固定在桌上的一枚钉子上,然后准备点燃(然而没有),接着是老师各种各样的“找打火机”的动作,表情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学生们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学生忍不住偷笑,最后教师停下手宣布今天考试的试题就是刚才发生的一切。一系列的情感变化使学生作文兴趣大增,写作轻松而自然,写起来得心应手。  
     融入某一种实际场景或模拟情景,甚至是头脑中想象的情景,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实的情感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独特的个性体验。我们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营造情境,联系生活再现情境,利用音乐烘托情境,通过实物演绎情境等,使学生能够写出鲜活而又富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三、加强阅读,培养体验
     阅读是直接并且快捷的体验方式之一,阅读的范围是广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也可以让学生读班上同学的作品,不管读什么,都要引导学生静下心、沉进去。这个时候,一段文字、一个字句、甚至一个词,都会在他们的心里泛起别人无法用言语传达的情感,他或许被震撼着,或是被感动着,这—切都将是他这一个体独特的体悟,并伴随终生。
     我们课本中的范文,有很多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构思奇特、意味深远的佳作,不应该被忽视。要指导学生落实好阅读体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表达水平的提高。
     生活乃是作文的不竭源泉,体验则是作文的基础。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在融入大自然的过程中、在阅读中形成了诸多体验时,也就自然从这些体验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作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