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携手,培养课外阅读能力 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导航 讲究评价艺术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19期 总第4324期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19期  下一期
家校携手,培养课外阅读能力
来源:常州城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常州市解放 作者:都春燕 发布日期:2011-10-18 08:14:57

     ———常州城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常州市解放路小学都春燕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那么,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呢?
     一、指导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书
     常州城区的家长已经能与老师达成共识:课外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为孩子们提供宽松的课外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需要老师与家长共同的努力。那么,作为老师,我们该指导孩子选择一些什么样的课外书呢?
     一般来说,孩子感兴趣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变化,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或推荐优秀的少儿读物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指导,使其配合老师,教会孩子选择读物。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自己有用的信息。
     低年级的孩子,可建议看一些有意义的漫画,提高孩子对图的理解力和想象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指导孩子读一些经典,像《长袜子皮皮》《鲁滨逊漂流记》《蟋蟀的住宅》《窗边的小豆豆》等。
     二、帮助不同的孩子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
     根据不同学段孩子的身心特点,组织适合孩子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第一学段的孩子识字少,注意力集中不长久,自主阅读能力较差。这期间,教师可采用为学生读故事,再让学生复述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于较长的作品,我们可选取其中的精彩片段,故意设置一些悬念,鼓励孩子们到书中去寻求答案,从而使孩子产生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教师在讲故事时,应让学生尽可能地看文本,让学生多认识汉字,刺激其阅读的欲望。
     第二学段的孩子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有了提高。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
     第三学段的孩子已开始学着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社会和人生,开始注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期间,可以组织读书比赛、演讲比赛以及作文比赛等,给学生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效的机会。同时,通过课外的专题研究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学生的阅读习惯自觉地养成。这一习惯的培养最好由学校和家长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家庭的生活惯例,从而每天都有一段读书时间,一到时间,开始阅读。如此,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学校,教师每天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读报,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
     为了在孩子身上播下爱看书的种子,在家长会上,我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做以下这些事:
     1.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看书,只要十来分钟即可。看好书后,相互交流一下读书心得,家长尽量谈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2.把读书纳入全家的休闲计划中,让读书成为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带孩子逛书店,应该让孩子自己看书、选书,如果必要,可将书作为对孩子的奖品或礼物。
     3.把家庭藏书放在孩子拿得到的地方,鼓励孩子一读再读。同样一本书,不同时期阅读,感受会不一样。不要间断孩子的读书计划,父母应和孩子共同制定家庭的读书计划。孩子虽然已经会自己阅读了,但他们还是很喜欢和父母一同阅读。
     总之,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与家长携手,倾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