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促进多种能力发展 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促进多种能力发展 提倡“四寓”,让学生品味音乐的乐趣 谈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训练
教育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0期 总第4332期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0期  下一期
关注课堂动态生成,促进多种能力发展
来源:新沂市黑埠中心小学 作者:熊良梅 发布日期:2011-11-01 15:09:49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探索与实践”中有这样一题:
     用同一张长方形纸可以卷成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柱。选一张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卷,分别算出体积。与同学交流,怎样卷成的圆柱体积比较大?
     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用这张纸卷成圆柱形状,可以怎样卷?
     学生很快展示出两种卷法。
     师:(放慢语速)它们的体积会怎样呢?
     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①体积相同;②体积不相同。
     师:你觉得现在该怎么办?
     生:算算看呗。
     师:你需要知道什么呢?
     生:这张纸的长与宽。
     师:板书出“长30cm,宽10cm”。
     学生们迅速计算。
     小组内交流后,代表发言。
     生1:它们的体积是不同的。把30cm作圆柱底面周长,10cm作圆柱的高,这个圆柱的体积大约是723.5cm3;另一种圆柱的体积大约是241.2cm3。
     很多学生虽计算的结果不完全一致,但对结论与比较的方法表示赞同。
     生2:我们也认为它们的体积是不同的,但是比较方法不一样。我们没算与3.14相乘的结果,
     (30÷3.14÷2)2×3.14×10≈228.2×3.14
     (10÷3.14÷2)2×3.14×30≈76.2×3.14,
     228.2×3.14>76.2×3.14。
     师:你觉得怎么样?
     (学生们赞成,并觉得这样做简便、快捷。)
     经这样一提醒,学生们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最后,竟想到都不用计算的方法。“30÷3.14÷2”是“10÷3.14÷2”的3倍,平方的话就是9倍,而后面部分第二个算式中“30”才是“10”的3倍,因此,第一个算式的结果大。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生1:用长方形纸卷成的两种圆柱形的体积是不一样的。
     生2:用长方形的长作圆柱底面周长,宽做圆柱的高,这样的圆柱体积大。
     (学生比较赞成。)
     师:确定吗?(学生又生疑惑。)
     怎么办?
     生:再找些纸,试试看。
     (学生自觉举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真的找来长方形纸测量,再计算;有的学生找了一会,没找到,就任意想了一组数据计算;还有学生举出长6.28cm、宽3.14cm这样的长方形来计算。)
……
     上面的过程,是我教学中的一个片段,教学过后,一直让我思绪万千,心存感动。细细分析,感动原因主要有:
     (一)学生——乐于尝试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创造型心理素质,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造的心理,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讲,应该由学生自己悟出来、做出来,教师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用一张纸卷成圆柱形状,可以怎样卷?它们的体积会怎样?”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通过大胆猜想与尝试,大胆创新与实践,从中感悟出数学特征和规律,虽然他们考虑问题可能会不全面,概括得不完整,但经过教师的引导,他们将会逐步深入。
     在这样不断思考、交流的活动中,学生们定能逐渐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并从中发现学习的乐趣,在积累知识、语言表达、创新思维及能力发展等方面都会得到提高。
     (二)教师——敢于放手
     在讲课过程中,让我庆幸的是我没有采用机械地、呆板地讲授方式抑制学生的发展,而是把课堂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朋友,与他们共同参与、共同体验。让互动代替“一言堂”“满堂灌”,这样的互动是真实的、自然的,充满民主、个性和快乐。学生在更多的“你说、我说、大家说”的场面中,思维常常迸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
     从上面的教学中,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构建师生互动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合作交流,享受数学课堂给他们带来的无尽快乐,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