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误区 精心设计四种“问”用心教好思品课 阳光体育健康心理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0期 总第4332期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0期  下一期
例谈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误区
来源:盐城市阜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作者:刘旭华 发布日期:2011-11-01 15:14:36

     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表述是否正确,是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通过观察学习发现,根据《课标》中的表述,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有了形式上的翻新:课文的教学目标一律运用“三个维度”的表述形式,这就容易出现一个误区:认为三维目标就是三个板块,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分别完成这三个不同的目标任务,从而忽视了它是一个整体。试举以下几例做简要分析。
     【例一】《小学语文教学》——《树叶》内容分析与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S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认识“长、它、当、被、河、真、高、兴”8个生字;会写“长、兴、虫、当”4个字以及“小虫”“天上”两个词语;学习新笔画“竖提”;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在导、读、评、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对字、词、句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大意,培养其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例二】《小学教学设计》——悟情悟理悟文——《匆匆》教学
     教材内容
     人教版课标六年级下册第2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学生鉴赏、品评语言文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来去匆匆。
     3.情态与态度目标:通过阅读,体会作者感慨时光匆匆,和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感情;懂得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例三】《小学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教学
     教材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认识9个生字,书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中受到启发,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热爱周围的环境,逐步建立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过程、方法:
     1.动画导入,欣赏感悟。
     2.互助交流,学习生字。
     3.创设情境,理解品味。
     4.延伸拓展,发展思维。
     对以上三例稍做分析,我们可以有以下疑问:
     【例一】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道不能算是“过程、方法”的内容吗?而 “培养其想象能力”难道不是“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吗?
     【例二】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不是带有情感色彩吗?而“积累语言”既是态度习惯要求,也包括了知识的要求;“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来去匆匆”难道不是“情态与态度目标”的要求么?
     【例三】中,“从课文中受到启发,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的目标不是明显的“情感、态度”的要求吗?而“过程、方法”目标则将具体的教学过程当成教学目标,更是大谬了。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为了强调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注,有人便在某个教学环节中强行加进思想教育的内容。这其实是忽视了三维目标的交融性!无论在什么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带有的消极的情感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教学设计中,首先要理清三维之间的关系: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假如把语文素养比作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它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