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语文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误区 精心设计四种“问”用心教好思品课 阳光体育健康心理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0期 总第4332期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0期  下一期
阳光体育健康心理
来源: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作者:陆永新 发布日期:2011-11-01 15:17:09

     阳光体育运动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能有机地将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相关体育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提高融为一体。因此,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不仅要高度重视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健康心理的促进作用,更要充分注意学生健康心理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影响。
     一、优化课堂环境,促进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展开学习。为此,作为体育老师,就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教育能力,努力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修养和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创设一个促使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这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
     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在阳光下开展,复杂多变的环境,会给学生上体育课带来一定的干扰,但如果利用得当,将转换成一种优势。为此,在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时,作为体育老师,就应该科学合理地设计有效的场地与器材,在课前画好场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才能达到既强健体魄,又愉悦身心的目的。
     二、精心设计教学,强化心理健康
     阳光的体育课堂教学不仅能把学生的兴趣与情感撩拨到一练方休的“愤悱”状态,更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教师可在课始准备部分分别开展“看谁记得牢”“叫号结伴”“变换目标”“织网捕鱼”“贴药膏”等有趣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迫切情绪。
     请看《玩绳》,这是一节二年级体育课。老师先指导孩子们用绳子玩“抓尾巴”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又把绳子打结用力抛高,模仿放爆竹,进行掷准、掷远练习;最后,再让学生自由组合,用绳子将两脚绑在一起,做两人三足的游戏,绳子又成了学生交朋友的纽带。这样,体育课就不再是枯燥的动作练习课,而成了快乐游戏的乐园,自然地,孩子们的身心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三、尊重学生差异,渗透心理健康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差异的,为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才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地成长。
     请看《量力而行》,有位同学在学习跳远的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想跳过四块塑料泡沫板,跳得满头大汗,仍没能跳过去,他非常的焦虑和自卑。这时,老师适时地参与到他们小组的练习中,说:“这个游戏叫‘量力而行’,对不对?因此,在跳跃时要充分估量自己的能力之后,再决定是否加泡沫板。这位同学之所以没能跳过去,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一生说:“哦,主要是没有循序渐进,应该由低到高,量力而行才行。”老师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按他的想法进行了尝试。结果,两块塑料泡沫板,该学生一跃而过,大家齐呼:“成功!”
     四、阳光评价学生,突出心理健康
     要想通过阳光体育运动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尤其是正面的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用积极肯定的语言加以鼓励和表扬。
     如在《花样跳绳》教学过程中,老师组织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练习跳绳,并在学生有效地完成相关练习任务时适时鼓励:“你们真棒!都能开动脑筋想出不同的方法。”正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得当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激励性的评价,就使得全体学生不仅有效地完成了既定的体育教学任务,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
阳光体育促进阳光心灵,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充分关注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同时,充分结合体育运动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时地渗透心理教育,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