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情境教学“四要四不要” 巧用“小老师”上好信息技术课 体育教学的“双边”和谐性
教育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0期 总第4332期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0期  下一期
体育教学的“双边”和谐性
来源:邳州市官湖初级中学 作者:李军元 发布日期:2011-11-01 15:41:38

     学在这教育改革的时代,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寻求适合本国教育教学的模式。要转变传统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学习的方式,提倡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教师应主导课堂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发言演示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点评、补充,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对积极踊跃发言的同学教师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加分,创设宽松自由,自主的学习空间,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学生成为课堂创造性学习主人,让学生在思辨感悟中完善,力求让学生的心灵溅起火花释放学生的灵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课堂成为提高素质的摇篮,让学生从课堂起步,成为快乐学习愉快创新的主人。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性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有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创新教育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学生学习在教育活动中主体地位,重视人的自我塑造和构建的内在需求,发挥学习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构建学生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愈强。
     三、合理运用教学原则突出直观性
     在教学中直观教具可分两种:一是实物教学,二是实物模拟形象,包括图片、图表、挂图、模型、幻灯片等。因此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去把握事物的物征,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生动形象的言语讲解能够引起学生的想象,帮助理解抽象的知识,把感性经验与所学教材结合起来,从而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
     四、适时指导学习的探究性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用丰富多彩的自身经历活动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出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如何着手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体现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突出教师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学生开放了”“过程开放了”“时间开放了”,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的新的发展,从而达到改善、共荣、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五、结合实际教学突出校本研究的重要性
     校本研究在实际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具有探究性、教育性,根据各种学科特点制定不同研究方法,增强了其专业的主体性,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质量和研究能力,必须根据自己所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的特性,来选择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课堂是教师极为熟悉的情境,教师成为研究者,如果能化熟悉为新奇,并不断进行反思,就能从琐碎的小事中发掘出新的观点和适合自己教学之路,因此需要教师应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测验法、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多种方法,最终能取得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辨证统一体,“教”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教”。因此,只有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建立一个“和谐”“生态”“绿色”的学习环境,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的效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