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想象的天地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学会喝彩相互欣赏 不妨多准备几把钥匙 公告
教育感悟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1期 总第4340期 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1期  下一期
学会喝彩相互欣赏
来源: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作者:朱彩莲 发布日期:2011-11-15 08:27:22

     英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培根曾说过,“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长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替别人喝彩是一种智慧,你付出了赞美,没有损失,反而会收获友谊与合作。替别人喝彩、欣赏别人不是专拣别人爱听的话说,而是一种真诚的赞美。而替别人喝彩、欣赏别人这种美德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忽略的。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宠爱之中,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习惯了别人对自己的欣赏,往往不会对别人赞美。
     [案例一]
     一次晨会课,我让学生说说这个星期自己或他人的表现情况。结果,大多数学生说的都是××音乐课让老师批评了,××体育课被老师点名了,还有××课间和同学打闹之类的,基本上都说的是他人表现不好,很少有人说自己的不足或他人的进步。
     [案例二]
     一节数学课上,有位小朋友回答问题的声音非常响亮。这时,我问:“刚才小朋友的发言,你们觉得怎么样?”结果,有的说回答的不完整,有的说回答的不正确,还有的说说话太快了……可能是我的提问不够清楚,导致学生误解,或许是孩子们根本没有看到那位同学的可取之处。
     从上述的两个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下有不少孩子不懂得欣赏别人,只会盯着别人的缺点,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其实,引导学生学会喝彩,教会学生相互欣赏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一种为人态度。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对李白和杜甫的喝彩;苏轼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的喝彩;鲁迅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司马迁的喝彩。这些喝彩声,留在了文学史册中,启示我们,为他人喝彩是一种大智慧。
那么,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替他人喝彩,相互欣赏呢?
     一、要让学生懂得去接纳他人
     学生首先要能接受生活中不同于自己的别样存在,习惯于听不同的声音。懂得接纳别人,宽容别人,其实就是接纳自己,宽容自己。要让他们知道只有真诚接纳别人,由衷欣赏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接纳和欣赏。
     二、要让学生宽容的对待他人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学会了宽容,就找到了与人沟通、交流的金钥匙,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记得有一次,班上一个小朋友带了一本故事书。课间,他和同桌高兴地看起来。一会儿功夫,因为两人翻书,同桌不小心把书撕坏了一点。那位小朋友就特别生气,大哭起来,并要同桌赔一本新的。我了解情况后,轻声对她说:“同桌是不小心弄坏了你的书。如果是你不小心犯了错,同桌也这样对你,你难受吗?”这个小朋友说:“我也会很难受的。”接着,我告诉她要友好、宽厚待人,尤其是对待同学,更要大度、宽容,就像今天这样,应该说没关系,这样,才能成为受同学欢迎的人,成为快乐的人。这件事给全班同学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渐渐理解了宽容的含义,学着去宽容他人了。
     三、要让学生发现别人的优点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我们在平时的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因此,我在班上开展了“寻找小伙伴的优点”这个活动。过了一周后,许多学生都抢着举手发言。一位学生说:“我的好朋友是我的同桌,他喜欢帮助别人,我的橡皮没带就是他借给我的。”另一位说:“我要向××同学学习,因为他写字认真,老师经常表扬他。”……这时,我说:“你们真棒,观察得真仔细啊!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做一个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孩子!”
     为自己喝彩容易,为别人喝彩难,教孩子从小学会欣赏他人,为别人喝彩,有助于丰富孩子的情趣、完善孩子的人格。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懂得去如何欣赏别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