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步步为营,探寻成功作文的有效途径
教育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4356期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来源:宜兴市芳庄小学 作者:陆亚琴 发布日期:2011-12-13 14:50:07

     语言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在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就是借以进行语感培养、语言积累、语言表达和陶冶情操的语言实践活动。语文课堂精心选择语言训练点,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才变得切实有效。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品词析句、培养语感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课要想寻到语文真味,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要钻到课文里,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让学生习得语言,积累语言,悉心品味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品词析句教学方法。
     1.串联式品析
     在阅读教学中,有些词、句不能孤立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理解用词的生动、准确。如课文《广玉兰》中有一段话:“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这里的“数世同堂”联系起来理解是指“一株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有不同形态的花,有含羞待放的,有刚绽放的,有盛开着的,有已经凋谢的,好像几代人生活在一起”。
     2.比较式品析
     比较是培养语感精确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课文中有些用词虽然普通,但却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我们可以通过比较、揣摩来品赏。如《第一场雪》中,教学“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一句时,可与“柳树上挂满了银条儿;松树和柏树堆满了雪球”进行比较,细细体会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朗读时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再现这些美景,读得声情并茂。
     3.拓展式品析
     理解语言文字,仅从文本表面上理解还不够,必须联系写作背景,拓展相关知识,才能领悟其真正的含义。如吴红华老师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抓住“坎坷”一词,先让学生解释词义;再从课文3、4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词句体会阿炳生活的坎坷;接着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搜集的有关资料,加上自己丰富合理的想象,写一写阿炳还会有哪些坎坷的经历。在语言的交锋与思维的碰撞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挖掘与提升。
     二、从品读感悟、积累语言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在教学《月光启蒙》“唱歌谣”的这部分,我就注意把“品”和“读”紧密结合。第四段“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甜甜的”“三月的和风”等关键词体会母亲歌声的甜美、动听,并注重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融入情感,用心品读。为了提高效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感渲染,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后再次引导学生朗读,到此学生真正读出了感情,读出了味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三、从创设情境、情感熏陶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情文并茂的佳作,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进行情感熏陶,以发挥阅读教学的语言训练和形象感染的双重功效。因此,可通过多媒体渲染,合理地创设情境,促使运用语言文字的练习和情感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如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第6自然段,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推波助澜”之效,制作了“普罗米修斯受罚图”,借助生动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及时引导学生想象练说: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在开放的心境中,情思飞动,畅所欲言,争相交流。此时,学生的表达已不是对文本语言的简单重复,而是用心灵拥抱着语言,自由而灵动地与文本对话,实现了对文本语言的实践与再创造。
     四、从巧设训练、文本拓展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文本拓展训练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资源。可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不同的时机,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合理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学习第19自然段后,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假如你是彭德怀,你会说些什么?假如大黑骡子有生命的话,它又会怎样呼唤主人?让学生沉浸在文本中倾听人物的心声,与人物命运相连,爱的情感得到激发。学习完课文后,布置作业训练,让学生走出文本,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练写,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上是本人立足课堂,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一点尝试,当然指导的方式方法还很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应把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始终作为自己的责任与追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