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步步为营,探寻成功作文的有效途径
教育广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4356期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步步为营,探寻成功作文的有效途径
来源:东海县石榴中心小学 作者:王志 发布日期:2011-12-13 14:51:31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人云亦云,犹如鹦鹉学舌,毫无新意,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出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笔者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那么,如何改进作文教学,解决作文弊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呢?笔者觉得作文课也可以这样上。
     一、突破时空限制,走进学生生活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要首先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所以,一篇习作的练习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作文训练要求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就可以结合我们东海水晶闻名天下的特点,利用我们距离县城较近的优势,带领学生们到加工水晶的车间走一走,到水晶市场去转一转,让学生目睹水晶的制作过程,感受水晶工艺品的璀璨美丽,学生参观完后再去写作,既能言之有物,也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程度。
     二、关注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
     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笔者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笔者灵机一动,便举行了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住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重要。
     三、培养观察习惯,享受习作快乐
     小学语文中无论是低年级的写句,中年级的写片断,还是高年级的作文,在习作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还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让他们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努力使学生轻松表达,快乐作文。
     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课本里没有的东西。让学生用眼去寻找美,用心去发现美,去体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感觉,去品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去享受“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惬意。这样, 不但实现了课本与生活的对话,而且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孩子们的笔下就会有蓝天、白云、绿树、红花,就会有快乐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了。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们分享习作的快乐,交流作文的方法和感受。让成功者增强信心,让欣赏者产生兴趣,让不甘落后者奋起直追。
     托尔斯泰有过这么一段名言:“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写。”从作文课中走出来的应该是小鲁迅、小巴金、小托尔斯泰、小莫泊桑……而绝不是只会学舌,只会人云亦云的鹦鹉!打开鸟笼吧,你会发现回归自然的鸟儿,叫声都很美!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