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三多三少” 轻轻叩响“悦”读之门 说你行你就行
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4356期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说你行你就行
来源: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作者:邹丽琴 发布日期:2011-12-13 09:15:46

     席居哲教授在讲授师生沟通艺术时,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对教育理性的挑战。他用这样一幅对联高度形象概括:“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    
     此话与托马斯定理一拍即合:假设人们把情境当做真实,则结果就成为真实。期望和热爱能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爱和理解甚至能开启野马桀骜不驯的心灵。这是我在观看了哈佛教育学博士王涛先生精心组织的案例短片:一位真正的马语者——Monty Roberts之后,产生的心灵震撼。
     Monty Roberts的父辈是美国西部农场的驯马者,他们经年遵循一种“捆、绑、打、吊”的驯马方式,通过5~8周的残酷折磨将马压服驯服。但Monty通过仔细观察马的行踪、行为,提出了完全不必用如此惨烈的手段驯马,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使马服从人们的意志。尽管他的提议遭到了父亲的痛打与终生的不谅,但他却向世人证实了“心服”胜于“打服”这一应用于“动物”身上的训导理论。他在62岁高龄的时候配合英国BBS电视台联合录制了他三天驯服野马的全过程:用24小时不停追赶野马,使它离群、发泄、无奈,尔后再用了近24 小时开始与马进行近距离的交流,又用了近24小时慢慢靠近它并步步为它套上绳索、马鞍,最终成为人们的坐骑。几个月后,他将驯服的SHY BOY 放归野马群,一夜等待之后,SHY BOY一步三回首,又毅然决然投入了人们的怀抱。
是什么让野马放弃自由,心悦诚服、俯首称臣?我想,首先是理解,“只要我们把马的语言讲得足够好,马就一定会应答”。只要爱他懂他,好好的交流,哪怕是匹野马,也能感受到并回应你。但是马通人性的前提恐怕还是人先得主动通马性,真正懂马的人,是与马心意相通,让马信任你,然后引导他指令他,才能境界合一。教育孩子也一样,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只有蹲下身子,走进孩子的世界,从爱与理解出发,孩子才肯给你机会接近他,恫吓、高调和说教永远不是沟通。
     是什么让62岁的老人跟踪了野马一天一夜,不离不弃,直到野马自己慢下来,他才试探着靠近,交流?那是一种热切的期望,“说你行,你就行”;那是一种执着的信念,“那一刻一定会来临”;那是一种恒久的耐心,以野马为中心的全程关注观察;那是一种诚恳的等待,等待马的觉醒、自觉、自愿。如果整个教育的过程是0 到10 的话,最重要的是0 到1,而我们在与问题学生的持久战中,究竟有多少老师能正确地处理好0到1,执着地坚持到1到10?我们感叹孺子不可教,顽石不点头,我们自以为殚精竭虑黔驴技穷,我们等不到柳暗花明就投降放弃了,但是转变和奇迹往往就在于你最后一刻的坚守中。
     野马的两次回归到底说明了什么?第一次头也不回地奔进从小一起生长的野马群,那是身的回归;一夜之后,SHY BOY 眷恋地回望着野马群,却马不停蹄地回到Monty身边,那是心的回归。设想,如果套上马鞍成为坐骑的过程被抽被打被征服,他会回来吗?如果只是驯服,一旦有了选择的可能,他会选择你希望的选择吗?况且即使被驯服了,也随时都有变化的可能,那是一种天性。攻城先攻心,我们要象“马语者”一样,该收的时候收,该放的时候放,尊重马的需要,用对待野马的耐心,追随孩子的方向,关爱他,关注他,观察他,低起点、小步走、多反复,给孩子乐于接受的时间和空间, 最终改变孩子的心而不是行为本身!
     Monty让我们自惭形秽,他是一位“马语者”,又何尝不是一位懂得教育的人呢?SHY BOY让我们扪心自省,我们谁又是真正懂得教育的人呢?
     抱怨孩子的顽劣,是因为你不懂他的心;责备孩子的无理,是因为你不懂他的需要;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你不够谦卑;教育无效果,是因为你爱的不深和交流不够,在哪个“问题”学生的身上你用过72小时不间断的训导呢?野马亦能驯服,人不及马呼?    
     不同的交流方式带来不同的培养结果:
     在批评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诅咒
     在仇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争斗
     在嘲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害羞
     在耻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内疚
     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耐心
     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自信
     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欣赏
     在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的是正义
     在安全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有信心
     在赞许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爱自己
     在接纳与友谊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了在世间寻找爱。
     在我们深情的持久的期望里,在我们用心的真爱的呼唤中,在我们执着的得体的护助下,无论多么冰冷多么麻木的雕塑迟早都会醒来,焕发出生命独特的活力和风采。因为,说你行,你就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