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也应重视学生阅读 小学数学试卷命题的创新 聋校数学课如何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课堂天地-数学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4356期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数学教学也应重视学生阅读
来源:滨海县通榆镇中心小学 作者:曹爱华 发布日期:2011-12-13 10:09:57

     当前,许多数学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喜欢追求现代的教学手段,把课堂上要复习的内容、新授的例题、概念及练习题等全都用投影、电视、计算机等电教设备出示。更甚的是在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上,现代化的电教设备轮番上阵,显示出了电化教学的绝对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却往往忽视了一点:一节课终结,学生桌上的课本一动没动,即使有些教师特意设计了看课本的环节,也只是走马观花。数学课本成了课堂上的一种摆设,训练阅读也成了一句空话。
     我认为,教师在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大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指导学生充分阅读教学课本,尤其是在应用题和概念教学中更是如此。如果学生对应用题题意和概念的含义理解不透彻,就无法正确运用概念解答问题。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备课时既要确定让学生阅读的内容,又要选准阅读的时机。
     一、  需要阅读的概念
     (一)课本中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默读或出声朗读,并让学生把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用彩笔勾画圈点,重点理解。然后让学生讲解这些关键字、词的含义,或者进行换种说法可否的强化训练。从而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二)课本中的应用题
     有些题看似相同,但实质不同,教材有意识地把这类题目编在一起,目的是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寻求正确的解答方法。例如:
     苹果有30个,梨比苹果少5个,梨有多少个?
     苹果有30个,苹果比梨少5个,梨有多少个?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这组题目,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三)例题旁的“想”
     课本中在很多例题旁写出了“想”的过程,并且有些重点地方还采用了不同颜色的字,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然而,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这些内容的阅读,只用口讲,不用眼看。其实,教师在讲解之后再安排学生阅读,为学生提供一次再消化、再理解的机会,能使他们的思路更趋于合理化。
     (四)课本中的“底注”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底注”大约有3处,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不透彻或不全面,不能应用自如。
     二、把握阅读的时机
     (一)学习新知识时
     教师在新授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去讲解,讲后还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的内容。因为这些内容对教师讲授的知识起辅助、深化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对那些接受新知识比较慢的学生,阅读课本上相关的内容,更有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甚至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二)概念模糊时
     明确概念是解答问题的前提。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抓不住概念的本质,常出现概念混淆及理解偏差等现象,为此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真正弄清概念的含义,以利于学生在做题时能够得心应手。
     (三)思路不清时
     学生理解新知,常常在难点遇到“障碍”,难点的出现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旧知识的遗忘,增加了学习新知识的困难;二是学了新知识后还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针对第一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上曾学过的与新知识有关联的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去学习新知识;对于第二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有关的概念、例题等内容,在熟悉的基础上去理解,切实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日本数学家小平邦彦就曾经指出:学习数学不专心阅读,就难以吃透问题,不广泛阅读,勿奢望数学研究。数学阅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