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乐乐学拼音 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思考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课程天地-语文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4356期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的思考
来源:东海县平明中心小学 作者:何宜成 发布日期:2011-12-13 13:42:15

     作为农村小学教师,每一堂语文课上都想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老师能把插图利用起来,体现插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价值,对提高农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水平将是大有好处的。
     一、由图“诱”文
     在现行的苏教版五年级教材中许多课文和插图是紧密结合的。插图往往可以诱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对课文的学习起铺垫作用,课文是插图信息的延伸和补充。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从插图入手,来诱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好铺垫,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观“图”解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科技之光”,涉猎了一些科普知识,出现了一些科普名词,如“太空”“火星”“太阳系”等等。这样的课文只通过文字的抽象描述,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是很难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的。因为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从未直观感受过这些事物。这时就需要把抽象与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如五年级下册第六课《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中的第二幅图是美国宇航局2004年1月6日公布的“勇气”号卫星拍摄的第一张高清度火星彩色照片的局部。学生没有见过火星,并不知道火星地面是什么样子的。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把文字与这幅插图结合起来,通过观察插图,学生不仅可以看到火星表面有许多块状物体,而且还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
     三、由图“迸”情
     有的插图意义深远,但看上去却又很平淡,学生很难把握图的深意,要想体会文章的真情实感就比较难。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把静态的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从动作表情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五年级下册第八课《海伦凯勒》一课第二幅插图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五颜六色的花瓣散落下来,这是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孩子想到的画面,这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海伦的勇气和信心,人物是画面的中心,我们要通过画面中人物的外表分析人物的内心活动。这幅插图中海伦是面带微笑的,因为她感受到了这美妙的世界,对一般人来说,想到这样的画面也许没什么,因为我们正常人从未真正面对过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从未体会过海伦所承受的痛苦,可海伦却能用双手描绘她心中“看”到的世界,图画中在海伦前面的桌子上还放着两本书,这充分体现了她对知识的渴望,旁边的小猫静静地看着海伦,似乎被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折服了。这样通过画面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海伦的魅力。
     四、图境再现
     如《黄鹤楼送别》一课中第一幅插图是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的白帆,这一画面充分体现了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这一课时,在文字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根据画面留下来的广阔的想象空间进行分析整合,进行情景表演,李白和孟浩然分别时的场面及孟浩然走后李白依然伫立在那里,通过表演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李白当时的心情,这样就可以真正体会到《黄鹤楼送别》一课所包含的情感。再如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一课,文中匹配了廉颇背着荆条单膝跪在蔺相如面前诚恳地向他赔罪,其实这是很好的课本剧,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动情地演一演,学生在揣测人物内心世界的同时,真实地把当时的场面再现出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本之后的更深刻的情感。
     五、图联生活
     “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正说明了语文源自于生活,语文学习也离不开生活。有的插图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这些熟悉的似曾相识的场面却常常包含着人生的哲理,显示出人的美好品格。对课文中出现的图不能只和课文联系在一起,而要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做到“图”不仅仅是图,而更应该是生活画面的再现。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正确地运用课文插图来进行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使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如果教师能善于巧妙地应用课文插图进行教学,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