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行知课堂”追求高效教学 谋课堂创新促学生发展 同课异构:求同、求异、求发展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4356期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谋课堂创新促学生发展
来源:张家港市梁丰小学 作者:李泉 发布日期:2011-12-13 14:15:5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迎接社会挑战,振兴中华民族人才的历史责任。如果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场所,那么课堂就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阵地,科学课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把握学生,设置创新的基础
     这是一个信息社会,学生的见识、能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已经有所了解。教师在设计教学前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充分了解,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基础,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生成的探究学习过程,为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打下基础。 
     二、细磨教案,构建创新的平台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细磨教案是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来细磨教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策略的设计
     科学课教学策略包括选择教学内容(处理教材)、设计科学探究活动的程序、选择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组织有结构的探究材料等等。因此教学策略的设计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三年级初学科学的学生要重点放在启发上,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的现象;对于有了一定探究基础的六年级学生,重点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实验思路、实验方法中增强创新的能力。
     (二)探究材料的设计
     科学课中学生的探究要借助于“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有结构的材料是指这些材料既要能够揭示与探究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有层次反映规律、具有教学性,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使他们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摆弄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同时,这些材料还应具有趣味性和普遍性,对学生有吸引力,以利于学生在探究中有所创新。因此对于材料的收集、准备要尽可能全面、多样、够用,让学生在材料的观察和使用中获得创新的灵感。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设计
     科学课常用的教学手段有观察、操作、设计、讨论、概况等。手段的设计应为每一位学生在每一次科学探究活动中都有所体验、有所乐趣、有所感悟服务,使学生获得创新的灵感。应该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手段,有益于让学生在这些方法中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创新的实验,拓宽创新的渠道,提高创新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在一切系统中都存在着信息反馈,没有信息反馈,系统就无法实现有目的的最佳的运动。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要有序地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必须在经常的调控中才能实现。教学评价就是对课堂教学系统实施调节与控制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据。教学评价种类繁多,应特别注意形成性评价,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提高探究活动效益的重要手段。
     三、鼓励争论,拓展创新的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在思考、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就有可能产生或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所以,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课堂争论,对于拓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持之以恒,养成创新的习惯
     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进行,让学生在思考中想到新办法,在实验中发现新问题,在制作中发明新东西,在讨论中获得新灵感。关键是必须做到持之以恒、将其贯穿于每一堂课,贯穿于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自我求知,实现科学探究的创新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主阵地,科学课堂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适于学生主动探索、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