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小露珠》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案展示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4356期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爱如茉莉》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来源:阜宁县沟墩实验小学 作者:周昌顶 发布日期:2011-12-13 14:27:13

     一、谈话导入,理解“爱如茉莉” 
     1.齐读课题。
     2.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用文中的词语说说茉莉花的特点。 
     3.出示茉莉图片的课件及词语。
     平淡无奇  缕缕幽香  弥漫    
     洁白纯净  袅袅清香  诗意
     (1)指名读,齐读。
     (2)茉莉花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或者两句话。
     4.有感情读词语。
     过渡: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二、自学课文,品味爱心
     1.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爱流淌在细节中,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
     2.自读课文,一定要出声,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一句话、一件事,也可以是不经意的动作或一个眼神。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从哪些细节、哪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
     2.班级交流。(预设)
     A.第七、八自然段
     (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吃饺子哪一个重要?饺子中包含着什么?(普通的饺子,平凡的小事,看上去是那么的平淡无奇,却饱含着妈妈对爸爸真切的爱)
     (2)直奔(bèn)为什么念“bèn”?(读bēn是无目的的,bèn是有目的的。所以bèn含有飞快到达目的地的意思)
     (3)把你的理解,你的感受,送到朗读中。
     (4)归纳板书:爱是病中的挂念。爱是急切的脚步。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
     B.第九自然段
     (1)在这段文字中,爱又是什么呢?
     归纳板书:爱是恬静的微笑/爱是紧握着的双手
     (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
     (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妈妈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C.“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两段
     (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2)联系当时的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3)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
     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D.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结尾处为什么用了一个“哦”呢?为什么不用啊呀?
     (2)刚开始是怎么不明白,后来是怎么明白的能说清楚吗?
     (3)爱如茉莉为什么用两个呢?一个不就够了吗?来谈谈。
     (4)强调,反复强调爱如茉莉。
     (5)这里,它是一种回味,一种赞美,一种赞叹。人世间像茉莉一样的爱是珍贵的,那才叫做真爱无言。(师板书:真爱无言)让我们再来深情地读一读作者的感悟。
     小结:爱是什么?请同学们读读板书,就能串联成一首小诗——爱是病中的挂念/爱是急切的脚步/爱是恬静的微笑/爱是紧握着的双手/爱就在这些平淡朴素的生活细节中。
     四、点拨书写,诵读积累
     1.在你们眼里爱是什么呢?如果老师要你来打一个比方,爱如什么,你认为这样的爱是什么样的爱?一分钟写一句话。爱如什么,你认为这样的爱是什么样的。
     点拨:你不一定用花比喻,用生活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样事物来比作这种爱,这样的爱是什么样的爱?爱如什么,是什么样的?
     2.再齐读课题,让这样一种爱,这样一篇文章留存在我们的生活里,伴随我们岁月而存在,好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