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书香满校园灌南县新集乡中心小学书法文化育人侧记 数学课堂:追求真实有效的体验学习 数学课堂:追求真实有效的体验学习 捕捉幼儿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
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4356期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数学课堂:追求真实有效的体验学习
来源:溧阳市西平小学 作者:崔玉琴 发布日期:2011-12-13 14:42:05

     在教学活动中,怎样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效学好数学,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呢?下面结合我平时的一些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模拟情景,体验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可以增加他们获取新知识的欲望。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结合刚开学这一实际,设计了选举班长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统计候选人票数的活动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充分体验到统计知识就在身边的活动中,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 引导自主实践,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学论主张: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学生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使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例如,在教《丰富的图形世界》一课时,我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透视图”为突破口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观察老师讲桌上的长方体,说一说你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猜想长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再组织小组讨论和验证:你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呢?为什么每个人看到的长方体的面都不同?左右上下前后各能看到几个面?再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同一个长方体之后,自然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闭目想象从左面、上面、前面看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最后学生自己画出想象的长方体的透视图,并比较几种画法,哪种更形象直观?这样学生不仅是掌握了长方体的透视图,而且亲身体验到长方体的透视图的形成过程,明白了为什么长方体的透视图只有三个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挖掘素材,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
     数学本身是美的,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美感:简洁美、相似美、统一美和理智美。而数学的美往往不被人发现,使数学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数学知识美的素材,就能将学生引入数学的美丽的百花园中,使学生探索知识的同时,欣赏和体验到数学的内在美。这样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然后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出来:V=Sh,让学生比较几个公式,谁最简单?一经对比,学生当然知道最后一个公式最简单,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那种明快、简洁、精炼的内在美。
四、积极评价,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1.创设机会,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失败会使人痛苦,甚至丧失自信心,而要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就不能按常规教法进行教学,需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如在学习中根据学生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使大家只要全力以赴地参与均有获胜的机会。这种做法顺应了天性,让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取得进步。
     2.引入激励机制,增强成功体验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学生也不例外。积极的学习评价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正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相信自己,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快,使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五、在运用中体验数学,提升数学情感
     例如,在《统计》的学习中,一位老师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我校老师的上班情况吗?是乘车、步行、还是骑车呢?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乱猜,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去访问每个老师就知道了。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法较好。为了使学生统计难度适中,该教师只要求他们采访10名老师,并要求制成调查统计表。学生们利用下课时间,紧张而兴奋地走进办公室,第一回做了“调查者”。让我高兴的是,在课后的随访中发现,他们的成果丰富多彩,各有特点,很有意思。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