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优化教学策略促进有效探究 说课,为美术课注入新活力
教学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3期 总第4356期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3期  下一期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来源:高邮市龙虬镇初中分校 作者:秦茂贵 发布日期:2011-12-13 15:19:41

     当今世界,文化和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因此,作为资政育人,具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历史学科,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的素质,与时俱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盖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当今世界,自然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人文精神的失落,倡导人文素质的重视与重归,是新世纪世界各国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也是人文学科教师甚为忧虑的问题。历史学是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是人文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提倡人文精神,强调人文教育,是历史课程和社会科课程的共同的理念和目标。
     二、历史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
     历史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当今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新的育人理念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重塑自我,立于时代最前沿。我们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具备良好师德和健全人格的人。我们要在施教过程中涵育人文精神,则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并学会从纷繁的历史中梳理出最具人文价值的教育素材,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前提。
     三、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
     教育部颁发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用人类创造历史、改造社会和自然的理智和博大的情怀去感染学生,用艺术的语言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情感体验去感知人类创造历史的艰辛和智慧,理解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人文精神,去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开发学生的睿智。
     四、转变观念,以创新教学落实人文教育
     历史教师应由“教书匠”向创新型教师转变,历史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立新”,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与总结,逐渐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我们要采用多种灵活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是社会发展、创建“人文世纪”对历史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五、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
     历史内容包罗万象,历史知识浩瀚无边,我们只要精心挖掘,积极思考,就不难从中探寻到典型的人文历史素材,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无数志士仁人为反抗外来侵略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在他们身上承传着中华民族绵绵不绝的不畏强暴百折不挠的爱国精神,这是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而不衰的中国的脊梁。司马迁不畏挫折,积极进取,忍辱负重著千古名著《史记》,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升华。由此教育学生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失败,要勇敢地面对,通过百折不挠的努力去争取成功,使学生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体验精神内涵!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倡导人文精神,强调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并重,是教育现代化的中心内容,也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要求。“用科学与人文滋养新的一代,用科学和人文锻造民族的脊梁!”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