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台架梯,上天揽月 搭台架梯,上天揽月 立足课堂组织有效教学活动 巧用学具达到教学做合一
教育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4期 总第4364期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4期  下一期
搭台架梯,上天揽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12-27 14:27:28

     ———摭议提高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溧阳市燕山中学宋国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由此可见,培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必须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下面结合本人的语文教学实践就提高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自主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前提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传授方法,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相当重要。
     1.要读写并重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努力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要把书读旧、读厚。常见方法有以下几种:圈点勾画、作批注、写读书笔记(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写推荐理由等)、进行再创作(包括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等)。
     2.要读出内涵
     要让学生完全处于阅读的主动地位,鼓励回读,通过挖掘、深思,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肤浅的认识深刻化。要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想像,对作品做出客观的评价,领会其要旨,探得其精华,读出品位,读出内涵。
     3.要读出文体特点
     对于任何一种文体的文章,学生都要搞清楚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和为什么写,这是阅读的一般规律。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这是特殊规律。要探索通过多元化的有效途径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读出不同作品的文体特点,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二、自主阅读活动的组织是基础
     自主阅读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主阵地是课堂。对于非重点课文,应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有所选择地完成阅读题后交流;对于重点课文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充分自读,教师检测自读效果,以学定教。
     1.要设计好主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深文浅教,深入浅出;浅文深教,由浅入深;长文短教,“紧拉慢唱”。
     2.要给学生个性化阅读一个力
     自主阅读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提倡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给学生个性化阅读一个力。只有放手让学生阅读,才能实现课堂阅读的百花齐放。
     3.要提倡质疑性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一个学生只有勇于找问题,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把自主阅读引向深入,显示自主阅读的分量,产生阅读的成就感。
     三、拓展自主阅读外延是保障
     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学生要能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提升人文素养,一生将受益无穷。要让学生懂得营造自由放松的读书氛围的重要性,把读书作为休息,作为高雅的休息,认识到自由地阅读才能享受到读书的趣味。教师要经常推荐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努力创造师生交流阅读体会的机会。在不断的推荐、指导、交流中,学生必定会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尝到阅读的甜头,进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生一旦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好读书,读好书,那么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还是在学习潜能上,都会给教师意外的惊喜。比如学习了契诃夫的《变色龙》,就可以推荐阅读他的另一篇作品《罪犯》,要想真正提高自主阅读能力,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留下阅读痕迹。
     四、培养自主阅读兴趣是关键
     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就必须重视语文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帮助学生内化写作技巧,外化为文字。比如积极指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读后感、美文推荐比赛、诗词创作比赛、征文比赛等,来展示、检测自主阅读的成果,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并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语文教师要紧扣语文教学的脉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学会阅读,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阅读,丰富自我的心灵花园,感受到来自不同世界的精彩,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为以后的成长和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为自己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智力支持。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