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点滴体会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点滴体会 勿将传闻或虚构的故事情节作论据 幸福,随烟花一起盛开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4期 总第4364期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4期  下一期
勿将传闻或虚构的故事情节作论据
来源:淮安市三堡中学 作者:陶汉庆 发布日期:2011-12-27 15:31:16

     目前,有少部分中学生在初学写议论文,运用事实论据证明论点说理时,往往不加思考,随手将社会上传闻的“事实”或将课本中所选有关小说、神话、寓言等所虚构的人物、故事情节充作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进行说理,弄得教者哭笑不得。
     对此,教者首先要让学生弄清何谓论据,以及论点与论据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搞清,作为议论文中的事实论据与课本里有关作品的人物、情节和事实有何不同,使学生从本质上认清这个问题。
     论据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真实性的依据,它是作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基础,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首先作为事实论据,本身就必须真实、可靠、典型,与客观事实不能有半点出入,只有典型、充分、有力、真实的论据,才可以使所做的判断产生令人信服的力量,否则就会因此失去了论证的力量。其次,所举的事实论据必须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也就是说,其真实性必须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社会上传说的“事实”以及课本所选有关小说、神话、寓言等描写的人物、情节,并不直接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具体事实,而文学作品中人物只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为模特,然后经过作者重新加工塑造而成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是允许作家虚构、点染和夸张的,因此把课本中有关文学作品的人物、情节或传说的“事实”作为论证某些规律的事实论据,这就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中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绝不容许的。譬如,我们把课本里《牛郎织女》一文中的牛郎、织女、王母娘娘之间发生的故事情节作为事实论据,那将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大家一想就知道不行。
     再如,2011年8月22日,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电视讲话中确认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和第三子萨阿迪被逮及长子穆罕默德向反对派武装投降,目前已将他们拘押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对于这样的重大国际新闻,就连位于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奥坎波也说:“我已经接到可信消息,赛义夫已经被逮,并尽快送交到海牙国际法庭受审。”可是没过第三天,8月24日赛义夫竟然出现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附近阿齐齐亚兵营的卡扎菲官邸外群众集会上,号召利比亚人民拿起武器勇敢地抵抗北约入侵和反对派武装,其他两子安然无恙,直至现今他们活得好好的(2011.9.11止)。再比如:江苏《扬子晚报》登载一则新闻:1992年12月南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大型客机在桂林阳朔一带粉碎性的坠毁,连机上的“黑匣子”都严重损毁。据传说,有人当时亲眼目击太空不明飞行物飞临当地上空,不少人认为飞机坠毁与太空不明飞行物袭击有关,众说纷纭,像埃及的金字塔也有这样的传说,认为它是太空人光临人间留下的“杰作”,至今它们仍是待揭之谜,我们不能以此为据,用来证明确实是太空人所为,更不能将它充作论据来使用。
     当然也有极特殊的议论文,为了论证中心论点的需要,有时也可用传说和神话等当作论据,如毛泽东同志在《愚公移山》一文中就运用了寓言神话做论据,论证不论干什么事都要有愚公那种“挖山不止”的精神。再如也可用传说“韦编三绝”的故事做论据,但也只能在特殊文章里来使用。 
     因此,我们在写作议论文选择事实论据时,必须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要注意选择那些生活中确确实实令人信服的材料,社会上传闻的“事实”、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绝不能用作议论文的论据。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