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联系生活提高汉语拼音教学 巧妙联系生活提高汉语拼音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入新课艺术 栖居在语文教学的诗意中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4期 总第4364期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4期  下一期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入新课艺术
来源:射阳县合兴小学 作者:顾宝书 发布日期:2011-12-27 16:43:14

     导入新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如何导入新课,这是值得反复推敲的教育艺术。现就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导入新课的基本形式。
     一、以旧入新,自然过渡
     根据迁移的规律,当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时,教师就可以把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抽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识进行搭桥铺路,形成正迁移,使学生有一个全新的感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教学时,教师开始就把以前学过的与本课教学相关的内容以课件、文字、图片、图像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师生借助于所呈现的情景进行自由交谈。教师择机向学生交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的思维能迅速定向,这样能快速切入主题。
     三、导入矛盾,解决问题
     习惯的思维大多都是从解决问题、处理矛盾开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四、精编故事,萌发兴趣
     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会让人终生难忘。如果一开始,教师就把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通过自己语言的生动描绘,让学生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并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就能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功效。
     五、组织竞争,激发兴趣
     竞争是能刺激人们的兴趣的,尤其对小学生更具吸引力。如在教一种新的口算方法时,教师一上课就说,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学完后开展“接力赛”,看哪一组成绩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口算方法,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会达到最佳的状态。
     六、动手操作,引起发现 
     动手操作,使学生把抽象的知识通过演示,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住。教具或者实物的操作演示有时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它有借助于把抽象化为具体,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能引起学习动机,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效果更明显。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挖掘教材内容,联系低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手、脑、眼、口同时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情境中思维,在活动中思考。
     七、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根据数学概念形成的规律,概念教学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教学新概念要建立在生动形象的直观上,这是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通过观察,让学生眼看、耳听、手动、口讲来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在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以后,再让他们对所观察的事物抽象概括,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认识产生一个飞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概念。
     八、组织游戏,导入新课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体现“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做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或进行一些别出心裁的小竞赛,融知识、趣味、思想于一体,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九、联系实际,探究真理
     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生的学习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备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