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联系生活提高汉语拼音教学 巧妙联系生活提高汉语拼音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导入新课艺术 栖居在语文教学的诗意中
创新课堂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4期 总第4364期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4期  下一期
栖居在语文教学的诗意中
来源:金坛市儒林中心小学 作者:胡建英 发布日期:2011-12-27 16:44:23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急功近利的思想驱动下,我们的语文课堂重逻辑、轻直觉;重理性、轻探究;重灌输、轻顿悟。语文学习成了纯粹的技艺文学,学生沦为知识的奴隶和驯服的工具,语文课堂不见了生命的涌动,成了诗情的“沙漠”。实施新课程,我们应关注学生这个鲜活的生命体,改变搬运和移植知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从而“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课堂上。
     一、挖掘教材,使师生“诗意地栖居”在文本中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苏教版语文教材经过许多专家、学者大浪淘沙、艺海拾贝,成就为精品。语文教材文质兼美,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是最富有诗意的文本。
     1.优美的碰撞——教材选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相当优美,总共十二册,简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小百科全书,尤其是低中年级的课文,更是关注儿童、充满童趣,读每篇课文,都感觉是在和一个个聪慧天真的孩子聊天。如第二册《春笋》“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这是孩子的观察,孩子的诗意。《奶奶的白发》“奶奶,要是我不再让你操心,这白发还会变黑吗?”这是孩子的天真,孩子的想法。想一想,连我们大人都会被这些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所感动,更何况孩子们呢?
     2.心灵的洗涤——教材插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跟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相比有一个很大的突破,就是“图文并茂”。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有一幅精美的插图,而且插图与课文所蕴含的情境丝丝入扣,令人赏心悦目。如第一册《i  u  ü》一课的情境图,蕴含着一首儿歌: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图中告诉孩子们要学习乌龟伯伯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二、注重课堂,让师生“诗意地栖居”在交流中
     诗意的文本呼唤诗意的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积累、心理特点等因素,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活动。
     1.营造空间,交融师生情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才能自由地呼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独特见解,营造一种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要把关爱洒向每一位学生,坚信学生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要真心地欣赏学生,“说得太好了!”“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连老师也没有想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涌动着激情,充满着诗情画意。在教师营造的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分享知识、智慧、情感,使课堂变得轻松起来。
     2.创设氛围,激发创造欲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和诗人,儿童是喜欢幻想,喜欢诗和诗意的。在教学中,老师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创设出优美的教学诗意境界,那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建构者,不仅得到认知方面的收获,而且在潜能、创造力、天赋、个性等方面也得到表征,更在情感态度和价值方面得到改变、丰富和升华。
     3.引导实践,体悟文本情
     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记载着过去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由于学生的认知与文本之间很难建立起某种联系,这就为学生理解教材增加了难度。在教学中,老师要帮助学生在原认知与文本间架起桥梁,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真正体悟文本情。
     如在教学《梅兰芳学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内容,我布置学生查阅了关于京剧以及梅兰芳的有关知识,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课上我就安排学生表演梅兰芳“紧盯”“注视”等动作,学生通过表演,深切地体会了文本,也明白了梅兰芳学艺的不易,对梅兰芳也肃然起敬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语文应该是诗意永远的科学。愿浓浓诗意成为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诗意的魅力,绽放出珍珠般夺目的光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