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慧眼 放飞阅读的翅膀 让孩子们的作文随思绪飞扬
课程新论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4期 总第4364期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4期  下一期
给学生一双慧眼
来源:常州市清凉小学 作者:宋筱央 发布日期:2011-12-27 16:57:03

     ———小议观察日记的形成过程

     一、惑:用时才觉观察少
     观察是学生写作文必备的素养,没有观察,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可是除了在作文课上,教师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很少有观察的机会。往往是等到写作文时,教师才发现,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观察,收获也甚微,学生还是不懂怎么样观察,写出来的文章还是“言之无物”。
     二、启:从一篇课文得到启发,布置观察日记
     记得我教四年级的时候,开学初学了一篇课文——《第一朵杏花》,讲的是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地一丝不苟地写观察日记的事情。我一边教课文,一边也在感叹这几十年如一日的观察日记,这需要多大的毅力,怪不得能成为生物界的泰斗,而这时我心中也是一动:现在的教学一味地追求短平快、高效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太过浮躁,学生也是蜻蜓点水般学点皮毛就完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定下心来做做小学问,让作文教学真正能够观而察之,让学生也花上一段时间写写观察日记呢?
     三、观:从俯首即拾的东西开始
     观就是看,看什么,不必找新奇的看,就看身边的事物。教室前面长着一株贴梗海棠花,平时天天就能看到,但谁都不会注意,贴梗海棠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叶和花是同时长的,这样的植物就比较有特殊性,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四、察:光看不行,要仔细看
     学生一开始的观察日记很简单:今天海棠树还是老样子;今天的海棠树跟昨天一样,没变化……这时的观察日记说明学生在看,但是还不是仔细看。一次春雨过后,学生欣喜地发现贴梗海棠树上开始有了星星点点的绿色。于是有些学生在当天的观察日记上写道:“今天,海棠树发芽了。”而有个别学生则认为是海棠的花苞。还有些学生甚至为了这个争论了起来,意见的不一致,促使学生更仔细地去看。学生正在完成从“观”到“察”的递进。
     五、思:从观察中获得情感体验
     一天,一位学生的观察日记引起了我的注意:“今天我很生气,下课时看到几个其它班的同学在采海棠花。海棠花这么美丽,一天天长出叶子、开出花来是多么的不容易,他们不爱护它,这样做是不对的。”观察日记让孩子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孩子从懂得欣赏美到爱护美,自己本身也做出了美的行为。
     六、恒:观察日记贵在坚持
     那些日子,教室门口的海棠树成了孩子眼中的“焦点”,他们课间就三五成群地围着树讨论着,议论着,一有些变化孩子就特别高兴。每天的观察日记交流时间也成了孩子的重要一课,而自己写的观察日记作为范文在全班读了,那小脸兴奋得跟什么似的。学生的好词好句也日积月累着。
     七、行:水到渠成,整理成文
     在海棠花花谢后,我利用一个作文课让孩子写了一篇题目为《海棠花》的作文,从“介绍海棠枝干——介绍海棠的花——介绍海棠的叶”,稍加点拨,学生都写得很流畅,这次作文优秀率达到了全班的一半还都要多,教师也不用多加指导,学生想写的东西很多。
     八、写在观察日记形成过程之后
     1.观察日记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综上所述,观察日记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次的观察日记都会经历观(发现事物)——察(解读事物)——思(产生体验)——恒(积累积淀)——行(整理成文)的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事物的现象到本质,从感观视觉到情感体验,文章也由此变得更有内涵。
     2.观察日记是由繁到简的过程
     四年级的科学课有让孩子养蚕这个课程,当孩子喜滋滋地从科学老师那领回一颗颗蚕卵开始,我就让孩子再次记观察日记。学生自觉地记录着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记录的时候也已经很经验老道地知道哪些是该记下来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整理成文时,部分学生还提出了写作提纲,教师在旁边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旁观者。
     3.观察日记是积累的过程
     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观察,还会发现真善美假恶丑,这些正是我们写作的素材,如果留心积累下来,写作文时也就不愁无米下炊了。积累下素材后,还要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将自己心血的结晶与他人分享一下,可以增强成就感,以后也会更用心。
     如此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厚积而薄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