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拈来皆练笔 文言文教学也有春天 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三步曲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5期 总第4379期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5期  下一期
巧手拈来皆练笔
来源:常州市北环路小学 作者:谢红仙 发布日期:2012-02-07 10:32:47

     苏教版教材阅读和习作(写话)教学的理念是:长短结合,双线并进,相得益彰。教材主编张庆先生在谈及“长线结合”时,很形象地打过这样的比方:阅读就像是在天上布云,表达就像是下雨,天上的云彩多了,下雨就容易了。张庆先生的话道出了读写结合的真正内涵:阅读与表达的关系是隐性的,是潜移默化的,是厚积而薄发的。而“短线结合”是以读为主的“读后写”,即在文本中寻求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或比较适于读写迁移的局部的“点”相机进行练习,这种短线的“小练笔”是显性的,是趁热打铁的,是立竿见影的。在“长线结合”伴随着我低年级语文教学稳稳当当起步的同时,我也在“短线结合”方面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教材的第八单元是二年级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学完这个单元,学生就将从写话正式进入习作了,在这个单元里,我相对集中地让学生进行了“短、平、快”的写话练习,为孩子们迈上新台阶做了一个稳实的铺垫。
     一、巧设生长点——仿照着样子写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儿童是从模仿开始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在小练笔中,用教材的例子,让学生仿照着教材的样子来举一反三写话是我常用的训练方法。《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喜欢诗歌,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样式做了这样的尝试:
     我想变                ,                 。
     我想变                ,                 。
     我想变                ,                 。
     我真想变成          ,                 。
     这样的填空式的仿照,既可以达到训练的要求,又降低了模仿的难度。这个样式,将课后的“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这一练习具体化了。在练习时,在“这可是小诗人在写诗”的鼓励下,学生写出了不少多样的“小诗”,下面是黄琪同学的“小诗”:
     我想变一片树叶,
     在微风中轻轻地飘荡。
     我想变一只小鸟,
     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我想变一匹骏马,
     在草原上飞速地奔跑。
     我真想变成一把大伞,
     让无助的人把风雨遮挡。 
     二、巧用生趣点——编写童话故事
     童话是低年级孩子非常喜欢的儿童文学作品,我在教《猴子种果树》这篇童话时,做了个编写童话的小练笔。在教完这一课之后,我问学生:“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如果换成一头小牛呢?这个故事会变成什么样?”学生的话闸一下子被打开了,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肯定他们的想法之后,我告诉学生:“你们说得这么好玩,有没有兴趣也把它写成一篇童话故事呢?老师建议你们,在编童话时,除小牛外只要再出现一个其他的动物就可以了。”
     从小练笔作业情况看,大部分同学都能寻找到小牛与猴子的不同处,写出小牛的坚持。还有些学生除了小牛外,还把课文中提到的其他动物都写了进去,编成了一篇很有趣的童话。
     这样的小练笔,让学生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还以尝试的方式初步走近了童话体裁。由于有文本这一范例存在,学生对童话这类文章有了实践性的了解,为进入三年级放胆编写童话做了一次很好地铺垫。
     三、巧引拓展点——接着课文内容写
     苏教版教材中,有不少的文本的结尾都留了白,如果教师能善于发现这些空白点,就可以丰富我们小练笔的练习内容。《会走路的树》一课有着这样的结尾: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在教完这课后,我先让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故事的开头是“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学生的兴致可高啦!在口头表达到一定的火候时,我就让学生进行了接着写的小练笔。因为有过说的引领,学生写得轻松,写得出彩:有的写出了驯鹿爸爸的惊讶;有的写出了小鸟的欣喜;有的写到了小鸟和驯鹿在一起载歌载舞;有的写到了小鸟又坐在这一棵会走路的树身上,去了许多许多地方……
     这样的小练笔,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放飞,创造出了新奇的世界,也融进了自己的美好愿望。这样的练写,既能丰富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又可以让学生释放各自的生活积累,进行情感体验,实现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四、巧抓转换点——换一种形式写
     课文内容是按一定形式表达的。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试着转换课文的表达形式,既丰富了学生的书面表达,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学《问银河》这一课时,一个爱好写诗的学生把这一课抄成诗歌的格式拿给我欣赏。他的这一举动启发了我。于是,在完成“你还有什么问题问银河吗”这一课后小练笔作业时,我提出可以把它写成诗歌的格式。这一形式的改变,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兴致勃勃地按照诗的格式完成了这一作业,有的学生对写得不顺的地方还做了新的修改。在相似的练习中,提高一些要求,有助于学生表达水平和认知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第八单元中这些因课设练的小练笔,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表达的理解,还为习作储备了语言材料和表达方法。“操千曲而知音,观万剑后识器。”小练笔需要广开“材”路,进行多角度、多途径的训练。以“小”助“大”,以“小”聚“大”,必然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这样才会逐渐让学生接近“信手拈来皆文章”的境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