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拈来皆练笔 文言文教学也有春天 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三步曲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5期 总第4379期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5期  下一期
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三步曲
来源:如皋市常青镇铁草小学 作者:黄志锋 发布日期:2012-02-07 10:36:22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倡导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尽快转换角色,改变沉闷呆板的教学模式,更科学、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参与学习,主动学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步:自主预习,未雨绸缪夯实基础
     预习是自主合作中的一个前提。
     1.讲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一开始就着重培养、训练学生的预习能力。在学生预习之前,我会告诉学生课文的特点,采用下面的几种方法:
     (1)画。画什么?很简单,用圆圈圈出课文的一类字(要求会写的),用横线找出课文的二类字(只识不写的生字)。这个环节很简单,容易操作。
     (2)读。一读生字,二读课文。
     (3)写。写什么?写课文的一类字。怎样写呢?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
     2.重实效
     在学生预习非常充分的时候,适当地 给予学生奖励,调动学习积极性。有了充分的预习,高效的课堂就可以展开了,在课堂上,结合我们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并加以改进,这就有了我的第二步行动。
     第二步:自主学习,此时无声胜有声
     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每个活动的第一部分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凭借老师给的知识点,借助老师给的提示,完成相应的任务,鼓励学生思考问题,独立形成答案。如在教学《鲜花和星星》这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活动:看鲜花。
     自主学习:1、读课文第一部分,想想能用哪一个字说花?2、用横线找出描写花的词句,并读一读。
     在这个活动中,我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让学生找一个字来说花,学生很快会发现“多”,接着,在画词句中找答案。学生寻找答案,老师再组织交流。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自主学习的充分保障,下面我们就可以进行课堂最为精彩的第三步:自主合作探究了。
     第三步:自主探究,学在激烈讨论时
     “活动单导学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让学生敢于说话,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师“满堂灌”,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学生是“小口常开、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课堂的学习中来,那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1.逐步指导
     由于学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或者是我们有部分教师不能接受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陈旧。所以,一开始,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这就需要我们慢慢指导,要指导的内容很多,我从下面的地方着手:
     (1)位置的编排。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我将学生的位置做了如下调整:以四人为一小组,相向而坐,这样便于学生间开展讨论。
     (2)人员的编排。组员的确定,一定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好差混搭,一名优秀的学生帮助带动一名待进生,让待进生享受优秀学生的帮助也是我的一项做法。
     (3)组长的培训。四人中,有一名是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除了帮助老师收发作业本这项最基本的劳动之外,他还有更为主要的任务就是带领小组成员进行有效、高效的学习。
     2.巩固提升
     有了第一步的逐步指导,学生明白了上课该如可做了,也就有事可做了,但小学生的定性不是太长久的,所以还需要我们及时的加以巩固练习。
     (1)定时召开小组长会,定时培养小组长。(2)定期表扬。
     因为有了课前充分的准备,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非常的安静、扎实,合作交流也显得格外的激烈,学生才能够明白更多的知识,学的才能够更加的自主、自由;因为有了教师巧妙点拨,重视每一次的巧妙生成,善待学生每一次珍贵的闪光点,才有了高效的课堂。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