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拈来皆练笔 文言文教学也有春天 低年级学生自主学习三步曲
课堂分享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5期 总第4379期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5期  下一期
文言文教学也有春天
来源:姜堰市南苑学校 作者:钱文平 发布日期:2012-02-07 10:34:4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虽在课程编排和教学设计上,很多教师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普遍来讲,文言文学习的价值不但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反而扼杀了文言文的生命。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教法僵化,程式固定,教师基本上是“独霸课堂”;二是目标单一,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学生成了被动笔记、背诵的工具;三是“从本到本”,缺少“迁移”,学生不能举一反三。
     为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敢于大胆创新,在文言文教学“新”“活”方面多下功夫,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教法,生动形象地吸引学生,把学生的兴趣全部挖掘出来。一是可采用巧设导语、巧引故事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巧引故事或巧设情景,也能助学生一臂之力。在教学《出师表》时,可讲下《扶不起的刘阿斗》的故事;教学《水调歌头》时可以教唱王菲的歌,歌唱会了,词也就背出来了。二是调动学生已有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储备来引入课文,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地理知识中的长江三峡导入《三峡》;用风景名胜中的“四大名楼”导入《岳阳楼记》等。三是利用视频、FLASH 、PPT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文言文首要之步。
     二、指导学法
     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依然是文言文教学的“本”,教师依然要因文而异地做好字、词、句的落实情况。
     首先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很多古代汉语常用词的词义、句子的结构方式,现在也常常出现在现代汉语里,如一些成语:心旷神怡、明察秋毫、落英缤纷、豁然开朗等。这些浅显的文言文,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求理解,老师仅在关键处作些指导、点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若遇较深较难的文言文该如何实施教学呢?我个人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做法是:1.在上新课前要求学生只借助于书本的解释去自主翻译课文。2.在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文言字词进行解释,在学生的互相补充中,圈出重点字词,以便今后复习记忆。3.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文言字词中的疑难点。4.最后在字词落实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翻译句子。5.对文言现象和语法的适度点拨。点拨要讲究方法,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如一些虚词的解释,教师只需要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就行了。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讲的目的是促使知识类化,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三、注重诵读
     文言文的学习,诵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苏轼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诵读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其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阅读,也要注重课外阅读。课堂阅读可分三步走:一是教师范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二是学生朗读——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三是学生诵读——以求熟读成诵。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有计划地找些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诵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才能让学生全面地体会作品的魅力。 
     总之,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消化吸收文言文知识,文言文教学也能焕发春天般的活力,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