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唱三叹”的朗读指导 感悟生活———作文教学初探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教学空间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5期 总第4379期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5期  下一期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来源:如皋市常青镇铁草小学 作者:陆卫祖 发布日期:2012-02-07 11:00:58

     如皋市近两年所提出的“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其中一个环节是“自主学习”,这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求在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诱导之下,让学生很快地、饱含热情地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之中,投入到自主探究新知之中,真正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发现问题、感知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课堂学习的自主价值。
     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一、指导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预习
     富有成效的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前提,同化新旧知识,打下良好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分两种。一是学生在课外自学预习。1.要求学生带着学习目标看书,看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勾画圈点。2.要求学生查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朗读课文,要流畅有感情。3.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的思考题。4.要求学生阅读时准备好质疑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二是在教师指导下课堂预习。新授前,由教师提示本课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的,明确自学要点,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学看书预习,对教材心中有底。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画线圈点作旁注,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先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探索过程,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这些过渡性的练习,既分散了难点,又便于教师抓住新知识的沟通点。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预习,能促使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在疑点、难点获得突破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
     二、教学中应唤醒学生自主意识
     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应该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进入学校,就应该了解怎样去听课、复习和做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自己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在课堂上应该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能勤动口、勤动手、勤动脑。大半学年的七年级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让学生改变了“等上课、等作业、等思考”的不良习惯。
     三、指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的措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分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不教”的目的。
     如何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我有以下几点方法:一是粗读:查工具书正音、辨字、疏句,通读课文。二是默读:参阅《课课通》上的“学习重点”“预习(自读)提示”“思考练习”等,网上查有关资料,感知课文内容。三是细读:动笔进行勾画圈点,提出疑问,思考自学目标,试解课后的习题。四是精读:品味欣赏,课文归纳概括,课外拓展延伸、写读后感等。
     四、重视师生间的感情交流,课堂中积极营造自主的氛围
营造自主的氛围,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做到重鼓励、轻否定、多启发、少训斥,让学生的思考趋于合理化,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有“教室是允许学生出错地点”的理念,让学生敢于说,学生说之后要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进行引导学生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同学中进行,不用面对教师,因为这样容易等着老师拿出现成的答案。只有这样才使得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完全平等的平台,大家才不容易有顾虑。在平等的气氛中畅所欲言,每个人潜在的聪明才智才容易释放出来。课堂讨论好处很多,教师应特别注意在课堂中组织,让学生明白一定要珍惜讨论的机遇,不做局外人,不“闭关自守”,自觉参与到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之中。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热情,才能点燃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火花,使他们尝到追求真知的乐趣,从而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去抓,不仅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而且对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也是大有裨益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