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开放性教学的两点感悟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问有效性的思考 在动态生成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教学思考 上一版 下一版

《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双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是江苏省唯一以社会立场透析当代中国教育的报纸。秉承“科技推动教育,教育改变人生”的理念,《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一直注意保持与教育前沿工作的密切联系,定位于教育宏观研究,兼顾微观探讨,注重教育文化生态的构建与引导,时刻关注鲜活的教育实态,着眼于教育文化的深层构建,努力赋予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致力打造中国最好的教育媒体。

国内统一刊号:CN32—0019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第225期 总第4379期 2012年02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作者 内容  上一期  当前第225期  下一期
在动态生成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来源:射阳县小学 作者:王志武 发布日期:2012-02-07 15:03:12

     “动态生成”是新课标中的新理念。所谓“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围绕教学内容,以随机生成的方式创造性地推进教学活动的互动过程。可见,课堂的“动态生成”不仅不排斥课前的“预设”,而且要求教师进行更高层次的“预设”,为构建开放、多元、灵动的教学过程精心地做好谋划。
     一、确立学习主体,变革学习理念
     小学生有着天真烂漫的个性,总爱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我便抓住他们这个特点,让他们尽情发挥。如一位小同学在读到“赢”字时突然哭了起来,因为他不认得。我启发孩子们怎样才能多识字,并承诺同学们如果能自己学会一个新的字,老师便奖一颗“星星”。从此,我们班形成了浓厚的主动识字的气氛。几乎每天都会有学生纷纷来“献宝”,我也都会加以表扬。因此,同学们为了学到更多的字,自己学会了查字典,也尝到了识字的甜头。让孩子自己主动去学,主动拓展空间去学,从小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从而有力地提升了自身的学习力。
     二、创新学习模式,注入学习活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力的一个重要表现。中低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较差,遇到问题习惯于依赖老师或家长。我们班学生也有这种现象,但我往往不会让他们吃“现成饭”。如在一次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鸡蛋为什么会一头大一头小?当同学们读到这里时,都默不作声,等待着我把答案说出来,而我接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为什么……’的事情,当我们没办法解答的时候,可以上网查找资料,也可以通过一些书籍来找到答案。”当我说到这里,同学们的眼光都集中在“故事大王”李浩身上,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他家有电脑。于是,我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李浩。李浩同学果然没让大家失望,他把从网上找来的答案准确而详细地记录在一张纸上。经过这件事,我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事情时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开放式学习的好习惯,使学生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提升了学习力。
     三、感悟学习方法,提供学习保障
     陶行知指出:“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切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似的经验,发生相类似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联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我在《灰雀》一文中,要求学生谈谈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感受。刚开始大家都不会讲,我便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个自然段中都说说自己读后有什么想法,然后把各部分的想法综合起来。让他们懂得:要写读了文章后的感受,就是围绕课文中心思想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领悟之后,能触类旁通,每次谈读后感,就能侃侃而谈了。由此可见,“授之以渔”使学生的学习思维更清晰,学习力明显提升。
     四、推行冥想练习,强化学习专注
     冥想是一种大脑训练法,是用想象力来调节人的心情。通过想象美丽的景色、愉快的事情来让人心情舒畅。我通过对学生的冥想训练,使学生放松心情,平和心态,能更集中精神听课,能更专注地想问题。
     我让学生身心放松,坐在靠背椅上,腰板挺直,双脚分开,宽度约与肩膀相同,自然垂直于地面,眼睛半睁半闭,视线落在前方1米左右的地方,脑子里想象自己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玩耍,正在快乐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可以回忆令自己最快乐的事情。第二天,再对学生的冥想进行了检查,部分学生有了一些感受:“我想象自己穿着美丽的白纱裙在草原上跳舞……”“我回忆老师您在班上读我的作文时的情景,我很高兴,我还清清楚楚地记得你是怎么读的。”我发现,学生经过用脑想象或回忆的事情,记忆尤其深刻。由此可见,把冥想带进课堂是一个正确的举措,它对学习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作用。
     让智慧走进课堂,重视学习力的生成,使知识与智慧结合,直面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文化充满活力,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从而体现“符号的转换”以及“人与人交往”之美。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48楼
ICP备案编号:ICP备案编号:苏ICP备05076602号